理 想 国

作者:乔岳     编辑:宋芳芳     版面:第04版:文艺副刊      发布时间:2021-03-22 00:00:00      浏览:482708      字数:1443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去年国内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外疫情不断升级之时,国际社会上就有讨论,说行至当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国外的疫情防控里里外外一片乌烟瘴气,而国内的街前巷尾却已像初霁的天气,明丽的阳光在初晨将所有的街道全部照满。面对严峻疫情,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俨然是一个“理想”的国家:灾害来临之时,全体人民共同承担了这份苦痛与抗争的义务;灾难结束之时,全体人民又纷纷涌上街头,跟国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这是一种多么振奋人心的过程和景象,任何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都不会轻易疲惫,黯然神伤,而在历史长河中回头,这中国岂不像极了柏拉图苦苦寻觅的那个“理想国”。

让我们来看看柏拉图的描述吧:

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里,平民最重要的品质是克制,本色是欲望;士兵们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敢,而他们的本色是激情;统治者最重要的品质是理性,本色是反思。在这个国家里,每一个人按照“一人一事”的最高正义行动,为了这个最理想城邦的存在,每个人都倾尽全力。

“克制”“勇敢”“理性”和“正义”,是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城邦也是理想灵魂所应当拥有的四个德性,而在中国数百天的抗疫斗争中,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全部人的身躯,分筑成三座高楼,分别就叫做“人民”“医者”“政府”,对应着柏拉图的“平民”“士兵”和“政府”。人们懂得“克制”,医者具备“勇气”,政府拥有“理性”。一一对应起来以后,一方面惊叹柏拉图对人和社会的认识千年后仍葆正确,一方面却也明白着实无需过度惊讶,因为亘古千年,“巧合”并不适用于我们和柏拉图的这次隔岸相照,今天的中国和柏拉图都只是在悠远的“明月”之下的一次相似的不自觉的抬头仰望而已。接近“最美好的国家”的悠远长途中,我们难免会无意地踩上前人的脚印。

而就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让苏格拉底戏剧地发觉“正义”的本相一样,与国内防疫斗争相平行的,是发生在国际舆论上的有关中国人权的论调,在将各色人等各种职业如殷切的保姆般安排进这个心目中的美丽城邦之后,柏拉图才惊觉所谓“正义”就是他(化身为书中的苏格拉底)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事情——为所有的人做最理想的分工,疫情雨幕之下的国际社会中何处燃起正义的火焰,在中国的抗疫斗争暂告一段落的时候,就已然不证自明。城邦的正义是为了让城邦的各个组成——“理性”“克制”“勇敢”(也是这三种德性对应的三个阶层:平民,士兵,政府)不至相互对立,在书中城邦结构与人之心灵结构的类比中,也就是不至使得“理性”“自制”“勇敢”这些发生在人身上的品质在斗争中相互磨耗,使得作为整体的人逐渐变得一文不值。我们观察国际社会上的“正义”,只需确实证明一个国家(地区)有没有以人民为中心,有没有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谋福祉,有没有真正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在这个由曾经的欧洲人自己建立的标准之下,他们的对华论调全部都不攻自破,并且陷入来自他们的祖先和先哲所给予的万分羞耻之中。理想国端平的一碗水被他们彻底打翻,“不懂得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这个声音同样是过去在这个地方响起的。

中国,始终不推卸大国担当与责任,带领全国人民打响抗疫阻击战、人民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观有些国家,不时活跃着所谓“人权”和“自由”的旗帜,雅典的光辉却渐行渐远,在柏拉图看来,那就是人民正向统治者要求“欲望”,尤其是北美的某些国家这种情况要更加严重,放纵的人民,自大的政府,甚而有听说临阵逃避的“士兵”(医生)。而这些情况却着实无可厚非,因为毕竟柏拉图虽曾远及埃及,却并未到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