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精神的滋味

作者:黄富峰     编辑:房霞     版面:第01版:要闻      发布时间:2021-04-26 00:00:00      浏览:482697      字数:1883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

每有新书到手,总是迫不及待,遍览华章;时遇心仪之文,反复阅读,沉浸其中。此时此刻,窗外嘈杂之声渐远,世俗名利之心悄收。所获所得之余,若有所思,美文华章之中,是什么总在吸引着我?我想,最为令人动心的,是那种咀嚼精神的滋味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的言语著述,并非秕糠。阅读,是思维穿越时空的力量,它还原给苍白的文字以温度,拂去秕糠见珍珠。阅读如同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让我们神交古人。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人生价值的苦苦追求,对宇宙洪荒的上下求索,浓缩在言语著述的字里行间,等待后来者的意义发掘和思绪的对接。当时的殚精竭虑,无非是在期望一种精神的绵延。阅读,有时是一场静静的对话,有时是一次拍案而起的抗争,有时是一次心旷神怡的审美之旅,有时则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悠悠哲思,还有事关人类命运发展的切切忧患。有了今人的思考,古人的精神就鲜活起来。神交古人,不仅是对古人思想的还原,还有与古人思绪的续接,更有对已有思想意义的创造与跨越,否则,古人就是古人,今人就是今人。神交古人,是古人的思想获得了生命,是今人的思想拥有了根基,古人今人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不断走向未来,人类精神之花才能盛开在宇宙之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阅读古人,我们实现了与古人的直接对话,但缺少了现实的参照,难以获得思想的创造与跨越。为了化解这些麻烦,阅读今人时贤的著作文章,是一个绝妙的途径。这种阅读不是围观,而是参与,不是全盘接受,而是不断辨析。作为同时代的人,看别人如何理解世界、理解他人,与我们自己的理解形成对比,我们或同意、或有别,有时击节叫好,有时则轻轻摇头叹息。对同一个文本,存在无数种解读,而每一次解读,或者是生成某种意义,或者是深化某种理解。理解即是生存,它构成了我们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多样化的理解,使生活变得充盈起来,精神不再空虚,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阅读是思想的飞扬,注定要摆脱物质利益的纠缠和羁绊,如此,思想才会化为精神,增强精神把握世界的能力,提升精神的品味,促进精神的生长,直达自由本身。阅读可以与古人神交,更可以与今人时贤切磋,俯仰天地,心放八荒。在这里,我们可以远离世俗的喧嚣,离开世俗看世俗,静观红尘滚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也可以在万物变迁中感知变迁,与万物交融,与天地合一,纵浪大化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关注自我精神本身的存在,感知自我精神的成长,辨析自己真正的所需所求,让精神自由地生长,获得更多的精神自由,构建出生命的意义,使自我的存在真正地存在起来。世界不断向我敞开,我在理解这个世界,我也在不断走向世界,适应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创造出历史、现在和将来。在这里,有博学之士的宏论,有爱智之人的哲思,有今人视古亦如未来视今的感叹,有对现实世界的关切,也有对宇宙中终极价值的追问,这都是精神成长的不同向度,在思想的对接中我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孔之见,思考人类的命运,将自身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以自己的修养和作为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自己便从个体化生存走向普遍化存在。

恩格斯曾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我们总想认识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把握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有所作为。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作为客观的精神,是个体主观精神的凝结,个体精神在这些方面的体验形成了精神的千百滋味。个体化精神的成长,个体化的精神的追求,构建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咀嚼精神的滋味,就是发掘精神已有的价值和意义,品味精神已有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作为原材料,在新的世界中赋予生活以意义,赋予生命以价值,形成我们生活的根据,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期盼,让我们充满信心,不再恐惧。

《春秋左传》提出,人生的三不朽有立德、立功、立言,成为传统士人最高追求。从其言可以看其德其功,其德其功已融入了我们的历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其言可以使我们透过历史再看其德其功,剔除其糟粕,取其精华,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咀嚼精神的滋味,就是阅读的价值。好书美文既提供给了优美的精神食粮,更为我们提供了享受这些优美精神食粮的方法和方式,无疑是给那些爱咀嚼精神的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正如一只燕子形不成春天一样,一个人的阅读也难免孤独和狭隘。因此,我们需要一起阅读,需要对阅读再行阅读。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但愿有更多的人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生长,品味精神,享受精神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