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锅炉房“变身”现代美术馆,1000 多个日夜记录着一座美术馆的前世今生——海岱美术馆 育人新洞天

作者:宿文娜,段春娟,马琳     编辑:宿文娜     版面:2021年12月23日1426期2版      发布时间:2021-12-23 00:00:00      浏览:489035      字数:3952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从废弃锅炉房“变身”现代美术馆,1000 多个日夜记录着一座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原锅炉房内部(上),现海岱美术馆一角(下)



原锅炉房内部(上),现艺术学院办公楼大厅(下)

本版摄影 / 张建勇  马洪骥



12 月 21 日下午,燕山校区。开馆第 30 天的山东财经大学海岱美术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

秦汉碑刻原拓、汉画像石拓片、现当代艺术名家书画……停留驻足、凝神欣赏,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潘绮瑞大使频频微笑点头,热情地与工作人员交谈并连连发问:创作的年代,拓片的制作,书法的演变,山东在中国画史上的贡献等等……她连连称赞美术馆藏品之丰富,感叹中华传统文化之深厚。

因势利导别出心裁激活废弃“老建筑”

风格独具、环境清幽,是海岱美术馆留给参观者的初印象。从燕山校区大门左转,沿致远路直行,经永和桥,绕过篮球场,一组白色建筑掩映在苍松之后。红砖墙、钢结构主入口、方圆玻璃窗、工业机器、新植的竹子、独特的几何元素……浓浓的传统工业风和现代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这里竟是由一座废弃的老旧锅炉房改造而来。

锅炉房,曾经是学校整个供暖系统的大心脏。从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座锅炉房,到 2013 年学校再斥资新安装一台 20T/h 蒸汽锅炉,再到 2018 年关停集中洗浴的大澡堂,将“超级澡堂”引入宿舍……这座承载着四十年历史、见证了学校改革发展的烧煤锅炉房告别了历史舞台。

谁又能想到,仅仅几年之后,就有这么一群人,用创意留住工业文明,用创造让老锅炉房以另一种方式走向新生。

时间回到 2017 年,锅炉房已闲置多年。学校领导在谋划转换其功能,此时艺术学院院长范正红也正在校园里四处寻觅,想给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写生作品找合适的展览场所。这片操场西北角衰败残破的堆煤区,即成了视角的交点。范正红说起当时的感受,“眼前一亮,别看满地狼藉、锈迹斑斑,我坚信一定能将其改造好。”从那时起,一幅大的艺术作品在其心中酝酿擘画。

煤棚改造的设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拨款700 万,对废旧锅炉房、洗澡堂进行整体改造,希望这片废弃建筑重焕生机,打造成高品味文化场所。

无数次走进现场、大胆艺术想象,改造升级的思路初步形成: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化旧为新,通过艺术空间设计的介入,激活这座废弃的“老建筑”。

平地起高楼不易,旧建筑改造好更难。难就难在,要在改造的可能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把艺术设想发挥出来,这个设想还要建立在最大程度地保证原有建筑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怎么办?范正红带着同事们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整体策划、整体实施的主导思路,在占地面积 3000 多平方米的旧址上,合理化配比美术馆与办公、教学及室外广场空间,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拆除的原材料,在尽可能保持建筑原有结构及工业元素的基础上创新,融入现代元素。

2020 年 8 月 5 日,进场施工。舞文弄墨的艺术家们,跟工人们一起,参与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改造中。

——尊重原有面貌,打造更加开放通透的空间。南面和北侧的两座锅炉房分别被改造为办公区、美术馆、陈列馆,西北角的洗澡堂被改造为教学区、教辅区,全部可凭连廊相通。其中,教学区现有 14 间教室,能满足 300 多名学生同时上课。二期工程还将改造出 3 层 12 间教室。整体建筑外墙,被统一粉刷为白色。室内墙面,经清刷干净,露出原有的大面积红砖墙,粗犷感十足;与此相称,二楼中间区域以红砖新砌阅览室,室外榫墩及院训墙等亦用红砖砌成。加上原有钢材硬朗的灰色,形成了以灰、白、红为主基调的工业美学风格。

——保留原有的工业文明元素。堆煤棚的钢架支柱、棚顶被重新切割、组合安装,变成美术馆入口长廊、办公区主入口的门面装饰。原本要被拆除变卖的脱硫塔、引风机、省煤器部件等都被保留下来,一与煤棚处拆下的金属围栏相组合,化作“好看”又独特的水景;一置于美术馆长廊东侧,与“山”字形外墙和钢架棚顶相搭配,构成风格独具的装置艺术品;一与入口处红砖墙相契,形成特色鲜明的院训墙。煤碴链条炉排履带及钢架,都原址原样保存,覆以玻璃保护,构成美术馆独特且具有年代感的装置艺术品。

——整个设计改造处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认同。借鉴传统园林艺术,办公区安装了一圆一方两种造型的玻璃窗,通透又富变化;通往美术馆的长廊,仿佛是生活与艺术间的一道门,穿过它便进入另一个世界。廊道入口两侧,是回字形红砖造型,意在表现文化和艺术的深邃;两侧玻璃幕墙通透明亮,外植翠竹高洁典雅,与顶部钢架的硬朗互为补充、刚柔相济、相映成趣。顶部钢架与玻璃幕墙不相接,增加了艺术气息和延伸感,又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踏上松木铺陈的廊道,听翠竹振叶,观古典与现代交融,推开美术馆大门,一路行来也是净化艺术心灵的过程。

以美为媒 启真扬善涵育新时代英才

转眼间到了 2021 年 8 月 13 日,锅炉房改造工程基本竣工。学校党委书记王邵军前往参观,把角角落落都细看了个遍。直至走出场馆,他才回头对范正红说:“我感觉咱艺术学院、咱美术馆是全省最好的!”范正红自信地回答,“应该是近 20 年最好的。”

11 月 22 日上午,作为校庆 70 周年倒计时 200 天启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财经大学海岱美术馆惊艳亮相,正式开馆。

“海岱美术馆的建成开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要求、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举措,是学校美育工作迈出的新步伐。”校长赵忠秀盛赞美术馆为“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精品”。

开馆当天,“山东财经大学艺术藏品展”同步举行。前来参加仪式的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南文联主席张望先生大加叹赏,“经过学校精心设计,赋予了美术馆传统与现代工业兼具的风格特色,在高校中为数不多。”

展出的100件藏品,为艺术学院长期收藏积累的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碑刻原拓及现当代艺术名家的作品,甫一亮相,就惊艳了众人。其中《泰山刻石》《五凤二年刻石》《张迁碑》等拓片均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碑版,有重要的金石学和书法研究价值;《泗水升鼎》《孔子见老子》《七盘舞》等汉画像石拓片,特别是嘉祥武氏祠拓片极富艺术价值。

开馆一月来,每天都吸引不少师生、校友甚至校外客人前来参观。即便是在周末,也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而来,还有老师带领家人前来。美术学徐晶晶激动地说:“在欣赏艺术佳作的同时深入了解了历史,吸取了学习创作的灵感。”

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董瑞华去看了三趟,她感叹于场馆设计的创意无限,“近距离欣赏藏品,听专家详细讲解,学了很多知识。艺术真让人着迷。”

讲授视觉传达设计的贾红云副教授更是把课堂搬到了美术馆,在“师生最好的教学实践基地”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表现作业。“以前没有场馆时,只能从网上找寻一些建筑图片”,她快言快语,“美术馆和周边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设计作品,不可复制,没有重复性。”现在学生可以到美术馆里采集具象的原始图形,通过整理、转移、嫁接,把这些旋律美转移到字体、字母等设计上。这次教学成果丰富,同学们创造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他专业的老师也闻讯赶来观摩。贾老师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找寻挖掘这些旋律节奏的美。”

无独有偶,全程参与设计施工的马洪骥老师对此也有同感。“那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最好的灵感来源。普通的钢架、砖墙等放到一起为什么这么美?因为它的构成、肌理、材料都是天然的。设计来源于生活,灵感也来源于生活。”

占地 800 多平米、挑高最高点近 15 米的海岱美术馆,是美术殿堂,更是美育平台。正如艺术学院副院长宋述林所说:“学院迁址后,硬件设施、教学环境、科研平台、实验室都得到很大改善。置身这样具有特色的艺术空间,不仅有利于学院学科发展,对全校学生自然都有种熏陶。”

以文育人 擦亮学校文化新名片

学校持续发力,谋篇布局,早已将美术馆建成启用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术馆不仅传达美学价值,也代表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今年秋季学期初,艺术学院从一号教学楼搬迁至此,有了富于艺术特色的办公、教学、展览、教辅场所。海岱美术馆,更成为学校文化的新亮点、艺术的新名片。

走进新办公区,钢结构环形楼梯正中的学院 Logo 既富传统气韵又有现代气息,“艺轩”匾额高悬,两边立柱上“艺道相融于格物,知行不悖在祟真”对联赫然在目,同“求其真、明以德、游于艺”院训一样,彰显着学院师生的艺术追求。

大厅四壁悬挂的书画大多出自艺术学院老师之手,透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范正红说:“艺术学院,就得有艺术特色。”王子庸副教授认为,“艺术类专业和实用类专业不太一样,需要艺术氛围。氛围虽看不见摸不着,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所谓熏陶。”

“学校不只有财经一个色调,还要有艺术气质和人文情怀。”这是艺术学院的坚守、梦想和担当。十年前,作为合校后成立的新学院,与其他“老牌”专业相比,其生源、出路并不很理想。从不被看好,到打出名气,艺术学院历经十年的探索和努力,紧抓“特”字做文章,交叉深化,独立开创“艺术+”特色发展之路。近几年学院就业率一直位列全校前三,文化建设风生水起,方兴未艾。

一位教育学专家说,会计、金融、管理等财经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有机会弹弹琴、唱唱歌,多听一些艺术类讲座、音乐会等,将来走上社会,不仅是出色的经管类专门人才,还具备艺术气质和人文情怀。

为此,学院开出了多门公共选修课:书画赏析、音乐鉴赏、舞蹈艺术等,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综合修养。

2018 年,学校启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范正红担任总设计与整体规划的设计团队,合力攻关,数易其稿。今年 10 月,学校进行 70 年校庆徽标设计,艺术学院师生齐心合力,奉献着他们的才华智慧。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的日子里,艺术学院还将不断举办高水平、高品位的展览、艺拍、艺术研讨,组织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兼具的讲座、鉴赏等公共艺术活动,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公益价值。

“海纳百川,岱宗雄奇”是海岱美术馆的胸襟,也必将播撒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