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国之大者,勇为明日之星

作者:齐琦     编辑:李颖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30 00:00:00      浏览:489089      字数:1363      所在版面图


近日,某剧组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拍戏取景遇冷落,明星无人围观一事引发舆论热议。流量明星于高校遇“冷”与近来频发的青少年狂“热”追星行为形成强烈对比,使得人们不禁发问:当今青年应追逐什么偶像,又当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近年来,流量明星受到疯狂追捧的情况屡见不鲜,前有青少年粉丝万元购票为偶像买单,后有成团出道为投票“倒牛奶”——当我们在讨论冷与热时,讨论的是娱乐与严肃的关系,关键在于分寸的把握,是平衡,而非极化。行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演员常出现在荧幕的聚光灯下,自然有较高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或生动演技,或敬业精神,向其表达欣赏之情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分追捧,追星便沦为“娱乐至死”的疯狂行径,偶像变了味,观念也就偏离了积极的导向。

剖析“流量”与高校碰撞后的内在逻辑,则会发现二者的相悖:“流量”速生速朽,代表着一种短暂的娱乐消遣;而大学则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是人类文明底蕴的沉淀和久远传承。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生于新时代的青年应胸怀家国理想,饱含为人民奋斗之热忱,投身于学习与钻研,此为青年胸怀“国之大者”。

向过去,我们可以追历史上的“明星”,他们从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忠魂耀中华,热血振华夏。在战线之上,是英勇就义的邓中夏,高呼革命口号,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刘胡兰,巾帼不让须眉;于科研之内,是隐姓埋名的“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生逢其时,新时代青年应追这样的明星,追求“国之大者”的前辈,更是继承红色基因,接力时代使命。

向当下,我们可以追现实中的“明星”,他们因青春奋斗而更具光亮。“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航天青年开始崭露头角,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青年力量。平均年龄32岁的飞腾团队已是国产CPU研发的主力军,这群“芯片青年”坚守信念,矢志报国破解“卡脖子”难题。请问,这样的“明星”难道不值得我们追求吗?国之大者并非是宏大的英雄故事,更是投身实践的十四亿分之一,是心怀远方,是脚踏实地。

向未来,我们可以且应当追自己,追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担当。鲁迅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与其好奇娱乐明星的日常工作,不如沉下浮躁的内心,厘清自我的人生坐标,做好价值维度的理性排序。曾经被守护的“90后”逆行冲锋,成为抗击疫情前线的骨干力量,这又何尝不是魅力四射的偶像呢?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是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更是彰显人性光辉和青年担当的未来希望。

什么才是中国的流量明星?从1949年前风雨飘摇、浴血奋战的革命时期到建国创业、收拾山河的建设时期,再到敢为人先、创新实干的改革时期,明星是怀有家国使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实干人才,流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能人志士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是勇担时代使命的“国之大者”汇聚成河,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奋斗的历史长河,这样的“流量”才能波澜壮阔,历久弥新。

当“流量”遇到高校,我们要正视娱乐艺人,不抱有偏见,也不过度迷恋,同时更要树立积极的价值导向。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明日之星,更能汇聚成未来中国的“正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