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郑静     编辑:李晓晓     版面:第04版:专题      发布时间:2021-05-13 00:00:00      浏览:489140      字数:1733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到,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开展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必然要求。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个性,规则意识弱,同时受所学专业的影响,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更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网络媒体上较为活跃,影响力强。做好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修养,同时关乎校园文化与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爱党敬党之情存在的问题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当代大学生爱党敬党之情具备新特征。一是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关心党和国家大事,但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不够成熟;二是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多来源于书本和考试,爱党敬党之情振奋昂扬,却存在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三是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存在多样性、功利性的倾向;四是信党爱党之情激昂,但也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三、四个维度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1.培养知党爱党之情人类情感可以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行为动机。爱党敬党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的信任与肯定,也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支持与拥护。只有培养真挚且坚定的爱党之情,才能够深入学生潜意识,将真挚情感外化为坚定信念与个体行动。
  爱党情感的培养孕育不是一时之功,应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多个层面齐头并进,共同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形成人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校园风气,涵养更加深厚真挚的爱党之情。
  2.提升敬党信党的理性认识缺乏思辨的观点是盲目的,缺乏内省的情感是廉价的。如果学生对党的热爱仅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推进自我革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无法在西方错误观点入侵时开展理性抵御,就无法在走出国门时,理直气壮地讲述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为了提升大学生敬党信党的理性认识,应牢牢守住思政课这一核心教育阵地,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正视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及时作出回应,通过中外对比、古今对比、逻辑辨析,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3.树立为党报党之志坚定的意志能为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提供力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缺乏坚定的报党之志,就可能会在遭遇现实困难或重大打击时,出现信念动摇或陷入绝望;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志向,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发挥出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引导学生树立报党之志,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自觉将个人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强烈的爱党之情化为远大报党之志。
  4.实践忠党护党之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没有实际行动的感情都是空谈。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情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
  高校应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美术作品等形式,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实践活动,繁荣校园红色文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科技创新、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参加大学生军训,珍惜在体验中成长的机会;鼓励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同学服务,以忠党护党之行锤炼自身党性。
  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好。”2021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高校大学生应抓住历史契机,重学百年党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