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品质勤奋为人生赋能

作者:闫倩倩     编辑:闫倩倩     版面:第04版:文艺副刊      发布时间:2021-06-04 00:00:00      浏览:491234      字数:1520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我看了那么多书,抄了那么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还写不好作文啊?”“我明明比别人学习更努力,怎么就考不好呢?”“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地熬夜写活动策划,还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是“命运不公”,是“天赋不足”,还是“机缘未到”?其实都不是。无效率工作、无脑式反思、不走心学习、无价值熬夜……前一段时间,一篇 《为什么说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的勤奋者”》 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懒惰式勤奋”占据了各大网络媒体热搜榜单,击中了大多数人的痛点,撕下了不少“假勤奋”者的遮羞布。

晚清文史大家平步青在《霞外鮣屑·掌故·林西?方伯》一文中对勤奋进行了界定:“似此勤奋出力之员,岂可拘其家世,不加奖励。”真正的勤奋应该是坚持不懈且高效率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满足于表面努力所带来的“自我感动”和“自我陶醉”的“表演秀”,不是没有目标和方向,患得患失、忙忙碌碌的瞎勤奋,不是被“没时间了”或“时间不够了”恐慌支配下恨不得废寝忘食的“疲劳战”,更不是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的“走捷径”。这些用错了方向、发错了力的“瞎忙”“白忙”实质上是懒惰的保护色,刻意回避了学习或工作中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久而久之,最终导致自己成为“低品质勤奋者”。

勤奋不是一种展现自我的姿态,而是需要展现最终的成果和收获。正如网上的一个段子说:“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的确,不走心的努力,最后都是徒劳无用的。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选对方向与方法的价值远大于不动脑、不思考状态下的“低效付出”。那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勤奋者们,终有一天会因此而堵上所有的成功前路。就像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努力这么久,依然一事无成。”其实不是道理无用,是人无用;不是努力无用,是自己的努力无用。用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实他们在玩手机,而不是在看书。”因此,请远离低质量的勤奋,因为那比懒惰更可怕。

《反本能》一书中写道:我们都是高级策划人,低级执行者。从经济学角度上讲,“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呢?国际著名效率专家里奥·巴伯塔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毫无节制使我们无法发挥实力。它会削弱我们的能量,降低我们的效率,害得我们精力分散,最终筋疲力尽,没有力气去做最重要的事。”用网上的时髦话来说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想要的太多,不加思考的行动,使得忙碌成了偷懒的外衣,奋斗变成了苟且的包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5G时代,对个人起决定性的能力是自己对学习、职场、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在做事情之前,先尽可能地收集信息,并做好自我评估,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使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航道上,就像一艘大船有了航行目标,任何方向的风都可以转化成前行的助力,这就是世人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除了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奋斗外,还要用“有益的思考+做正确的事”开启高品质的勤奋模式,做到认清方向、抓住重点,在高价值领域抬头苦干,才是奋斗的正确姿势。

“毁掉你的不是勤奋,而是无用功,忙碌≠勤奋,没有结果的勤奋都是在做秀。”在百舸争流的当今社会中,要想赢得一席之地,不仅要勤奋,而且要“会勤奋”,用真正的勤奋代替虚假的努力,用高效率的勤奋取代低价值的努力,用自我实现的勤奋取代自欺欺人的努力,才能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树”,为未来的发展赋能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