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延续20年的支教接力——

做边城孩子的“大梦想家”

作者:朱慧,夏净     版面:第01版:要闻版      发布时间:2020-10-31 00:00:00      浏览:767278      字数:2382      所在版面图


“我们班很多孩子的家里靠种水果为生,夏天果子卖出去了,秋天开学他们就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念书。”在广西龙州高级中学一间简易的教师宿舍里,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第21届支教团成员周彤捧着龙州菠萝,对着直播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大家能够支持这份甜蜜的事业。”

 

评论区内,“必须支持”“马上去买”等留言刷爆了屏幕。

 

电商扶“智”,感受互联网的力量

 

2016级的新生报告会上,周彤第一次听到了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2020年7月,她接过学姐学长的接力棒,前往广西龙州,成为龙州县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的政治老师。

 

这是一座毗邻越南的边城,距离浙江1500多公里,坐飞机到南宁,大巴辗转3个半小时,便来到了这座被喀斯特山地包围着的边陲小城——龙州。

 

2001年以来,浙师大一届届青年学子传递扶贫支教的接力棒,先后有239人在龙州挥洒青春,10万余人次志愿者后方助力。他们既“扶志”又“扶智”,20年薪火相传,以教育治贫为初心,不断摸索着前进。

 

周彤接到的第一个志愿任务是做直播带货。疫情期间,龙州水果传统销售渠道受阻,支教团员们利用平台优势和电商扶贫经验,义务帮助龙州老乡开展了5场直播,累计销售量达8万余元。周彤对龙州“网红阿姐”沙糕姐印象深刻:“她是2018年电商班的学员,这个曾经背着孩子来上课的单亲妈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做一场直播能卖出1万多块钱的水果。”

 

早在2014年,第17届支教团成员张文潇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商机,和一起来支教的同学创办了龙州特色公益微店“爱心益铺”,课后运营微店,免费帮老乡卖货。经过一年的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特产公益微店上线,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春雨”助学计划。

 

“老师,我还是不学了,我家没钱了”,复读生谭姗姗红着眼敲开了第19届支教团成员胡尹莎的宿舍门。尹莎连夜赶往她家,破败的房屋和堆积如山的果子让这个20出头的老师当即决定,利用支教团微店帮姗姗家卖水果。14个昼夜的抢摘,5000余斤菠萝,14000余元盈利,姗姗家网上卖菠萝的消息在当地传开了,老乡们口耳相传,知识不仅能帮助孩子圆梦,更是一条致富之路。

 

在精神扶智的路上,支教团创立“大梦想+”边疆民族地区ZHI富宝,依托此平台,陆续组织青年参加电商培训,对接产业资源,研培创意人才,累计培训出100余位电商带头人,自编的方言注音版电商教材发售超过14000册。

 

采撷“珍珠”,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8月31日是龙州高中迎来新高一的日子,第一节班会课结束,周彤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学生的小卡片。“老师,我可以叫你周姐姐吗?好幸运能够来到你的班级”“我的姐姐黄思怡今年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三年后我也想成为大学生”“您记得我吗?我家今年的菠萝都是您们帮忙在网上卖出去的”……

 

这些手工小卡片有的是习题册上撕下做的,有的是书皮反面的空白页,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着43个孩子的小心愿,周彤把它们一张张捋平叠好,压在桌子的玻璃板下珍藏。

 

“看到这群孩子一个不少地坐在班上,一切苦和累都值得。”暑假时,周彤和搭班的三位支教同学一遍遍打电话确认班上学生的入学意向,走遍了龙州的五镇七乡,找寻家境特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了新一届“珍珠班”。

 

“珍珠班”的故事,要追溯到2018年。那年暑假,第20届支教团成员胡馨文暑期下乡收集求学登记表。在一间矮小的农宅里,胡馨文见到了15岁的王博晓。这户人家马上要异地搬迁,家庭条件有望得到改善,但女儿的户口还在龙州,是不是让她留在县上接着念书,父母一直下不了决心。经过胡馨文的一番劝说,女孩眼中闪着光,仿佛下定了决心。她接过求学登记表,默默地爬到床上,垫着一只行李箱填完了表格。“这是一颗未来的珍珠。”胡馨文告诉自己。

 

就这样,支教团的老师们像捡珍珠一样,把这些家境贫困的孩子,一颗一颗地“捡”回来,又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资助他们完成学业。2018年到2019年,胡馨文在 “珍珠班”任教,这些同学不仅成绩优异,且在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中也表现踊跃,王博晓还当上了班长,大眼睛自信而闪亮。

 

不仅如此,支教团还在龙州高中引入浙师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打造“梦想课堂”,开展“大梦想+”教育,用远大的志向塑造孩子们的心灵。互联网时代种种新奇的变化,第一次涌进龙州孩子的视野,他们的梦想也就此起飞。

 

岁岁年年,龙州娃的命运悄然改变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年接力,龙州这座边陲小镇因为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浇灌而焕发勃勃生机。

 

在新教师培训会上,周彤见到了来做指导的卢荣华,这位历史老师的第一句话便是 “期待你们能够继续改变龙州孩子们的命运”。

 

在被改变的命运中,卢荣华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一个。在龙州,恋爱、结婚、生娃是辍学女孩的人生三部曲,而男生的梦想则是砍甘蔗、打零工、卖电瓶。2001年开始,他们每一年都热切盼望着新一届支教团的到来,给小城青年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2008年,第10届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国成成为了龙州高中的地理老师。那是卢荣华第一次见到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他总拿着一个地球仪,一节课里要在班上转好几圈,球转,人也转,许多睡觉的同学也被督促了起来。”周国成讲课肢体动作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配上提高音量的强调,课堂上总是欢笑声一片。这也让卢荣华爱上了地理课,成绩提升很快。就是这个幽默随和的支教老师,在她心里种下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望。高中毕业,卢荣华考入了青海师范大学,其间3次到青海贫困县支教。毕业后,她回到母校教书,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改变命运并非朝夕之事,岁岁年年,浙师支教人始终坚守在教育扶贫的前线。20年里,浙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为龙州提供优质课程 23.8万余节,累计服务23000余名学生,本科上线率提升54.5%。今年高考放榜,由支教团担任班主任、主课老师的“浙师班”一本上线人数占全县考生的61.4%,龙高也迎来了建校126年以来第一位考上复旦大学的学生。

 

当龙州的天空燃起喜悦的烟火,浙师大的“大梦想家们”将继续奔跑在教育扶贫的奋斗路上,不断书写最美的青春故事。(朱慧 夏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