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宝: 缩短差距才能雕刻未来

作者:童佳男,王秋实     编辑:王力,程墨妍,邰馨月     版面:第02版:第02版      发布时间:2020-12-25 00:00:00      浏览:767274      字数:3592      所在版面图




  人物名片:
  王开宝,1981年11月出生,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7年获得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2018年度教学质量评价综合成绩为优秀,2019年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盖上茶杯,一缕热气在空中散开,学生团队离开了会议室。王开宝望着窗外的学生们,好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也看到了传承和希望。从教13年,他始终有一颗学习、钻研的心。“主动寻找差距,敢于承认差距,努力缩短差距”,这样的理念贯穿了他整个教学生涯。
  言传身教,恪守钻研之心作为一名“年轻”老师,硕士毕业的王开宝24岁就作为讲师来到北华大学任教,当时他只比自己的学生大2岁。由于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对他来说,教学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授课有很大难度。刚上讲台,他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只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一起抛给同学。为了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他把每一节课要讲的知识点细化,全部做成教案,1学时的课可能要8个学时来准备。面对这些教学上的问题,王开宝选择向老教师学习,主动发现差距,虚心承认差距,努力缩短差距。
  对王开宝来说,感恩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他十分感谢帮助过自己的老教师赵景山。在他的心里,赵景山老师是一位兢兢业业几十年,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模范人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楷模,王开宝一直虚心请教,一直在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最开始的模仿到后来加入自己的想法,再到最后能够驾驭整个课堂,成为一名游刃有余的教师,王开宝始终不敢忘记“差距”二字。他觉得无论是写教案还是模仿老教师:学习,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雕刻”。
  作为年轻教师,常常有很多学院的工作要做,再加上授课,“疲惫”成为了几乎所有年轻教师的代名词。每到这时,王开宝就会起身到学校的操场走一走,每走一段路就会遇到迎面走来的学生,亲切地喊一声“老师好”。就是这样的一句句问候,让他牢记,要成为一名“老师”,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也是这些问候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疲惫的夜晚。
  2010年,王开宝第一次带领团队飞往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得知获得国家一等奖的深夜,他和整个团队抱着奖杯在湖边散步,其中一位学生在和他交谈时激动地落泪,那名学生说:“我们带着学姐学长们获得的光辉和荣誉,我们成功了,老师,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落泪的学生,王开宝既心疼又欣慰。毕业不久的他深知求学之路的艰辛,但好在他们没有放弃过,永远在努力着。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和坚守。
  2015年,王开宝出国做访问学者。他始终认为,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在千里之外的英国,他深入了解到国际工程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方面的发展;会说会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沟通交流促进团队合作;课程中需要演讲,需要表达;以学期为阶段进行项目化教学。据此,他认识到学校的工科教育缺失学生间对教学资源的讨论,还需要改进。
  同事给了王开宝很大的动力。处在一个相互竞争的大环境中,不主动、不学习、不钻研的人就会被抛下,被动产生差距。经过多年的磨炼,王开宝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上他讲述的内容生动有趣,课下他又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是他对自己始终如一的要求。
  砥砺前行,探索进取之路王开宝说他只是做了一位教师应该做的事,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教学是一种传承,他只不过是将前辈们积累的经验延续下来,但从事教育事业,不应该只是遵循着某种公式,前人留下的教学定式终究会随着时代变迁褪去色彩,而今人所要做的事是将教学方式与时代之间的差距补上。
  教学改革,改进的是方式,革新的是手段。教师的光荣便是可以用自己的一身才学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未来的种子。可这又谈何容易呢?王开宝在教学手段革新方面有着独特的想法和理念。
  2017年3月,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及合作办学项目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他在原有机械类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制作了全套的《材料力学》中英对照多媒体课件,并丰富了课程习题库。
  2018年3月,他制作了《机械原理》中英对照多媒体课件,主要应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和机械类双语教学学生,增加了专业英语的词汇量;课堂理论授课与中国大学慕课网MOOC相结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听慕课,在平时成绩考核中设置加分项。这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拥有更多接触专业英语化的机会,对于日后有留学计划的学生们来说,也可以提前密切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快速适应国外的全英语环境。
  2019年9月,在前期讲授《机械设计》课程的基础上,他制作了《机械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教学素材库,并规范完善了课程习题库;在教学素材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生活实例、工程实例引入课件中;针对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条件,对课程实验进行调整,减小了验证性试验的比例,增开了多个综合性试验项目。
  王开宝说,“时代的飞速发展,教书育人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一面黑板,几张书桌的一隅教室,网络的发达也使知识的传播更加简便快捷。”今年3月,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机械原理》授课采用直播授课的方式进行,课堂理论授课与中国大学慕课网MOOC深入结合,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慕课网站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以巩固强化、习题训练为主,期末考试试题适当引入慕课网习题训练题,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
  单单是教学手段的更新并不能完全诠释王开宝对教育的理解:“穿新衣不能走老路,教育形在方式方法,意在涵义内容。”
  机械系相关专业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点乏味,整体性不强。王开宝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的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也不方便理解,这不仅使学生们学起来难,老师们讲起来也不容易,所以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必须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才更容易让学生吸收理解。
  材料力学是机械工程最基本的课程,王开宝选择规避短板,深化兴趣教学理念。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数理基础薄弱的特点,授课过程中简化了复杂公式的推论验算过程;新添加了莫尔圆法来解决三向应力状态问题;通过讲述学科发展背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做出的变动是最大的,他将两章书本内容变更为设定问题并由学生自学,重点放在机械设计,强调设计理念和方法;晦涩难懂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章节由教师讲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比赛中学习探讨,消化理论知识。
  在机械设计科目中,实际操作的科目需要对硬件和软件都熟练掌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根据零件性质的相关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零部件设计、数值计算、有限元分析来完成章节作业,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
  薪火传承,追求育人奋进教育需要传承,需要一批又一批人将教学理念完善,那么教学梯队的健康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王开宝在机械设计研究室组建了自己的教学梯队,主要讲授的课程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等。这些均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授课课时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知识点分散理论性强的特点。作为研究室负责人,他规定研究室每月召开教学例会,分别汇报课程讲授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同门课程授课教师要求每周三召开教学例会,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人均开一次教学公开课,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不断有新的教学力量加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差距,还需要有人帮他们填补。王开宝便承担起了培养新教师的责任。
  刘维维、彭贺两位年轻老师在硕士毕业后来到我校工作,王开宝多次与他们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通过经验交流、听课、共同备课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成长,共同进步。
  李鹏老师是博士毕业后来校工作的,为帮助他提升教学业务能力,王开宝通过学院的“师徒培养制度”,委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副院长张占国指导他,帮助他尽快适应高校教师角色,胜任教学职务。
  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的王明旭老师,比较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王开宝针对他的特点,建议安排他在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对应课程的实验教学。待适应环境和教学方法后再安排他进入理论课授课团队,以实验促教学。
  他不仅帮助院内教师提高,也有校外援教的愿望。2020年4月,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援疆。他背起行囊,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土地,在阿泰勒地区阿泰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他带去了新颖实用的教学内容,全新贴合的教学方法,丰富饱实的教学经验,使当地师生受益匪浅。此外,他协助设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计划,承担起两门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的指定工作,协助当地老师完成期末试卷的命题工作,还帮助当地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渡过难关。
  目送学生们离开会议室后,他又转身回到办公室,台灯晃晃地照在桌面上,又将他的身影映在墙上。天渐渐黑下来,他的身影还在那儿。他说,多努力一点,就可能让学生们走得再远一点。(本文照片由学生记者张尔桐摄)
北华大学第九届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