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茹: 以笃行致远迎来一树繁花

作者:学生记者 苗 靖     版面:第02版:第02版      发布时间:2020-10-25 00:00:00      浏览:767701      字数:2789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人物名片冯茹,1980年6月出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2006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2019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现任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学案例开发专家组成员,东北语文教育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学顾问,吉林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教育教学顾问。北华大学首届青年教学标兵,北华大学第九届教学名师。

初见冯茹老师,是在她给学生设立的“周周论坛”上。每逢周末,冯茹都会将学生叫到她的办公室,与她们共同探讨读书的心得,每位同学还要讲述自己近期读书思考的进展,做一个读书汇报。无论她的工作多忙,这个小小的论坛从未间断过。连读书都要细心指导的冯茹,在14年的教学生涯里,为学生塑造了一个认真严谨的好老师的形象。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中,冯茹仍然不断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并获得了学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的一致认可。

初遇“教师”的新挑战

冯茹1980年出生于陕西延安,15岁离开家乡在外求学,从来没有因为任何小事和同学发生过冲突,反倒是走到哪里都会结交到一些特别知心的好朋友。

本科阶段,她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在校成绩优异,连年获得奖学金,多次在珠算比赛等专业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那里得知教育学这个专业,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未知的、具有挑战性的。抱着从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拜感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她做出了报考教育学研究生的决定。

2003年,冯茹考进了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从两千多公里的西北来到东北读书,冯茹依旧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违和感。生活中的她,性格爽朗,实在,没有心眼。但做事有目标,有方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就是冯茹,雷厉风行却不失稳重。

2006年,冯茹从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北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工作。初为人师,冯茹在面对学生时,心中也会有很多的忐忑,不知道如何当好一名老师;怕自己的课程讲授的不够精彩,怕学生不够喜欢自己。前三年的工作中,她是在懵懂、迷茫、探索中度过的。

5年之后,冯茹的教学状态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与学生说话时候的胆怯、犹豫,再到课堂上讲话的时候不再依赖备课时准备的讲稿,教案放在讲桌上会比从前更加心安、踏实,她可以十分自如地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能够更多地沉浸在教学工作中。她开始逐渐享受在讲台上跟同学们分享交流的感觉了。

“教师”进阶的新高度

学生时代的冯茹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十分敬畏的,也是一个怕老师的学生,当她自己成为一名老师之后觉得老师不应该是“可怕”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可爱温柔的形象。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她更注重讨论和互动,学生们可以谈自己的观点。每次研讨结束,她都能开心地笑出来,是那种教授知识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畅快。

2015年是冯茹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在教学生涯进入常态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读博士。

十年的时间使冯茹的专业成长走向瓶颈期,课堂上侃侃而谈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足,已经很难在讲台上收获自信和满足了。表面上的强颜欢笑,其实是一种自我的否定,如果不想成为一名空有其名的学者,此时的她必须停下脚步,继续学习。

那一年,她读博士一年级,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别人读博士是开心地去读,她去读博士是哭着去的。她也挣扎过,错过女儿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是一件憾事。但纠结是外在的,内心是渴望的。想要提升自己的想法可能在她心里从未散去,在家人的支持下,忍痛与女儿告别后,她再次走进了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深造。

2019年博士毕业后,冯茹用心地将博士研究的案例教学法迁移到教师教育培养学生的领域中,在自己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一个可以培养人的良心活儿。掌握的专业知识扎实不扎实,能力过不过关,理念是否先进,能否潜心地去研究教学,都是对一名教师的专业性考验。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她一方面深化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准确定位“具有扎实学科知识,过硬教学能力和初步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深化对教学对象的理解,结合生源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科学调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的学术论文《语文教学新意生发的三重意蕴》获吉林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职前教师教育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动态构建》获吉林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基于真正学习的教学设计三维要素分析》获吉林省第十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虽然获得众多奖项,但最令她难忘的是刚参加工作时候申报的课题,连续两年没有申报成功打击到了她的自信心。但天生不怕输的她,第四年仍顽强地申报,经过持续的努力,终于获得审批。冯茹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如果善于从失败中反思存在的问题,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改进,才能有所收获,因为学习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

相遇“名师”的新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冯茹正是这样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要求自己的。

博士毕业后,冯茹又多了一项任务,承担起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主管研究生管理和科研工作。这对她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她一边适应新岗位,一边继续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进取的她,在完成繁杂工作的同时,每天依旧会给自己留出固定的1—2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对待教师这个职业,她有超高的专业追求,她喜欢那种读书时踏实的感觉。

对待学生时,冯茹总是多以鼓励为主,她认为一个人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事。有这样一个学生,专升本来到北华大学读书,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不自信的状态,冯茹多次鼓励他参加招聘会挑战自己。当他为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大产生焦虑时,冯茹也愿意守护他敏感的心灵,支持他自己喜欢的事业。最后,这个学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去守护更多因为生活环境限制接受不到好的教育的孩子们。

冯茹尝试去接触每一位学生,曾经在一天中单独与一百多名研究生单独聊天,就为了能够更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学习需求、人生规划。她经常告诉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只有学生因为老师的影响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她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不要因为自己的懈怠懒惰将来误人子弟。“千万不要误人子弟”这句话,已经成为冯老师督促学生成长的口头禅。“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学问”,是冯茹教育工作的准则,也是她培养学生的标准,更是她成为名师的基础。她认为正直守信的人品是立足社会的前提,踏实认真的作风是立足工作的根本,以学术为志业是大学教师应有的追求。如果能因为自己的努力成就学生未来的成长,这将是冯茹整个职业生涯最大的满足。

北华大学第九届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