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外数载耕耘,春秋间几度花开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王宇     编辑:周颖     版面:第02版:第02版      发布时间:2020-10-16 00:00:00      浏览:771777      字数:2970      所在版面图



为包保户送慰问品

村民赶到村部表达感激之情

与聋哑包保户写字交流

校村共建, 助力秋收推普脱贫讲堂  传媒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产品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六送下乡” 活动

大米加工厂开业仪式


廉明村向学校送锦旗表达情意




  2019年6月29日,廉明村村委会主任于涛在学校办公楼里手持一面红彤彤的锦旗郑重地交给了学校党委,上面书写了“教书育人喜迎六十华诞,脱贫攻坚携手共建小康”一行大字,这句祝福和愿景饱含着村党支部与学校的共建深情。2016年伊始,学校对延边州龙井市老头沟镇廉明村开展扶贫工作,从此白山松水间的一校一村跨越千里之遥,因脱贫攻坚战而人心相连,开启了一段不解之缘。
坚守:
学校党委使命在肩
廉明村党支部被龙井市委认定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成为学校党委势必攻克的发展难题。这既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役,也是一次对学校领导集体的现实考验。学校党委表示要以精准脱贫为主线,以产业扶持为重点,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现代化,走创新发展道路,使贫困群众真正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脱贫。
  专题研究,问诊把脉。学校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校处级领导干部到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看望慰问、交谈研讨、商务洽谈等途径,学校党委对扶贫工作的发展与趋势做出了清晰判断,制定扶贫政策,开展帮扶行动。
  精准施策,破浪前行。学校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扶贫攻坚工作;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解决治村实际问题;开展结对帮扶,干部包保贫困户;兴建工厂,开发致富项目;协调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文化扶持力度,扶志扶智扶语同行;加强党组织建设,改进乡村治理;协调民生项目,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温暖人心。
  实效显著,群众满意。校村双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时节不负众望,秋日田间稻谷飘香,学校领导手捧金灿灿的麦穗,为水稻的选种、种植和稻米生产提出意见和建议。村民们有了可持续收入,生活才更加踏实。今年9月,学校领导推进扶贫工作时,一位老乡特意赶到村部表达感激之情。前段时间,学校发现当地辣椒面滞销,开阔渠道解决难题,这位村民感念学校的做法,把自家的红辣椒当面送给学校领导以示感激,学校领导看到村民现状深感欣慰,并按照市场价格把钱款转交给这位老乡。
践行:
集结优势发力攻坚
学校将高校优势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推出推普脱贫、教育扶贫、创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举措,“输血”与“造血”并行,“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扶志”与“扶智”并举。
  推普脱贫树理念。2018年9月,学校建立“推普脱贫实践基地”,树立“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助力脱贫攻坚。学校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优势,选派语言文字专业教师开展语言辅导,组织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定期举办“推普脱贫讲堂”,策划推普脱贫文艺汇演,帮助贫困群众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普通话水平,掌握脱贫致富的语言能力。
  教育扶贫出实招。书山有路,学校设立爱心书屋,为村民开山搭桥。书屋内有政治、法律、科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历史、种植养殖等各类图书,并持续为村里买书送书。为丰富阅读形式,学校专门购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云听”卡,可云上收听海量优质内容。学校发挥高校科研优势,设立扶贫科研专项,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农户增收助力。资助育人也是一条有效的帮扶路径。2016年学校与当地贫困女孩张诗雅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党员每年捐资10000元,资助她完成学业。扶贫效应也能反哺校园学子,2019年“壹袋米”学生创业项目资助了校园一名患有肌无力疾病的学生,为她就医求学点亮希望。
  创业扶贫有收获。2017年11月,学校在当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创业与扶贫结合发力。传媒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依托廉明村大米和特色农产品,开发出“品艺游”创业项目,在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摘得吉林省铜奖。学生立足扶贫的创业热情被激发起来,“壹袋米”项目应运而生。传媒学院学生用专业所学为廉明村大米打造品牌形象,通过校企合作形式销售产品,“壹袋米”项目在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夺得省级金奖。传媒学院趁势而为创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相继孵化出“织梦者工师文创”“摄影通讯社”等优秀项目,分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立项。
  产业扶贫增动能。廉明村位于布尔哈通河边,蜿蜒曲折的河水滋养出营养丰富的优质稻米。学校紧抓优势资源,组织专家奔赴现场就厂房改建、设备安装、品牌运营等环节调研研讨,决心把惠及村民的工程做实做细,多方筹集投入百万元兴建大米加工厂,于2017年11月1日举办了庄重的开业仪式,产销一体的工厂成为扶贫致富的造血重地。优质的土地造就优良的种子,良种经过新安装的加工设备精细打磨,变身成一袋袋名不虚传的好米,淘洗蒸煮后在舌尖味蕾散发出独特清香,这就是“布尔哈通”的故事,一段来自扶贫深处的深情传说。要想富口袋,销路是关键。为打开销路,讲好“布尔哈通”故事,第一书记代言,扶贫办主任跑市场,校友电商助阵,教职工消费内购,大学生创业助力,网络直播,朋友圈带货,淘宝开店……大米销售红红火火,贫困村民钱包变满,生态养鸡场等新兴项目正在村里精心培育,脱贫摘帽早已实现,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起点的开端。
始终:
一片赤诚一心向党
学校在“1+N”模式下开展党建扶贫,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基层支部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扶贫办副主任、廉明村第一书记王智彬是一名生长在城市的70后,却在千里外的农村大有作为。他带动党员和村民在村里树旗帜、筑堡垒、强服务、作表率,治村能力为人称道。为提升“布尔哈通”品牌的品质,他走访水稻种植专家,联系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奔走的诚意感动了原本素不相识的专家,为水稻改良铺平了技术道路,“布尔哈通”大米走进市场。王智彬于2017年获得龙井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有很多像王智彬一样的先进党员,他们似一面面旗帜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迎风而立,学校对党员和集体予以记功嘉奖。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2019年6月,学校机关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与廉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聚合组织力量共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共建与主题党日活动紧密结合,扶贫现场更是主题党日的主战场,通过党课送下乡活动、学习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捐资助学献爱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政治生日”、春耕秋收助力等活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一个实践中心花开两地。今年4月,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校园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学习。扶贫办主任南立飞结合学校扶贫工作发言:“党委高度重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抓党建促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学校联动廉明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握国家扶贫日特殊节点,将红红火火的日子送到农民心坎里。
  学校党委书记栾立明说:“中国进入新时代,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17年底廉明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进入决战巩固阶段,今年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紧密结合,巩固提升成果的工师方案正在持续推进。
  (宣传部王宇)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