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副校长初长洲在吉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关于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初长洲     编辑:梁文龙     版面:我校副校长初长洲在吉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关于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7-24 00:00:00      浏览:772271      字数:2519      所在版面图
简短说明
美育是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副校长初长洲在吉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关于高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美育是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新时代更加重视高校美育教育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 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养。2019年, 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使高校美育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依,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高校美育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阶段

      高校是学生在接受学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历年增加,所以美育不仅会影响到每个青年人的个性和生活,也会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乃至国家创新资源的驱动力。

高校美育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美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研究处于零散和薄弱的阶段,不同层次美育教育实效参差不齐。一是功利化。高校美育是个人美育认知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判断的工具以及价值体系。但是,很多学校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指标而开设美育课程,而不是从美育教育目标出发,这种携带功利主义的、异化的美育教育,很难达到教育目的。二是狭隘化。美育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审美教育过程,它是由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科学美育四个方面组成的。许多教育传授者和接受教育者将美育课程简单地理解为知识性课程,这种狭隘的认知会遗漏美育中最核心的理念,造成学生美感的单一与偏颇,甚至会造成偏见,没有充分实现审美教育的功能。

      美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活动是联动整个学校实施美育工作的桥梁,可以说美育课程的构建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现存问题一是边缘化。高校在具体落实美育政策中不够明确,导致美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够清晰。高校公共必修课中没有直接对应于美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构建缺失,开设了美育课程的高校也很少会组建专门的美育教学研究机构,公共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二是趋同化。现阶段具备开设美育课程的高校中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多效仿国内重点高校美育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缺乏个性。三是形式化。美育课程中涉及多种艺术门类,高校美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绘画、音乐、文学、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中包含的深沉的艺术美,也能够欣赏自然科学现象中所隐藏的神秘与严格秩序的美,会发现社会生活的人、事、物中所能展现出来的和谐美。但现阶段大多数美育课程缺少高质量的、系统性的、艺术基础知识普及和鉴赏,课程缺乏传递艺术美育思想认知。

新时代高校美育改进策路

    美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高校美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是完善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

    转变美育教育思想。高校领导要重视美育教育,加强对美育工作的引领,积极组织高校美育教师领会学习国家政策和相应有关文件,这样教师可以尽快明确审美教育的责任和艺术审美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进而加深对审美教育意义的认识。

坚持美育课程必修课原则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了高校美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面向全体, 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高校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艺术教育是人人都应该获得的基本权利,在未来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该有一门或一系列科学的、 系统的、丰富的美育课程,可以成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让美育能够具有与其他公共必修课同等的地位。

组建高校美育研究团队

      高校应充分调动美育教育相关学院的各类专业师资力量,组建美育研究教学团队,并成立美育教研室。教学团队不仅限于校内师资,同时吸收其他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及各界艺术从业人员,整合丰富学校美育教育人才资源。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教学团队可以开发编写适用于本校美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教材。教师要进行美育学术与实践研究,提高美育学科体系构建的内涵。

夯实美育课程内容

      一是对学生进行多样综合的美育教学内容。通过绘画、音乐、建筑、文学、影视等多种艺术审美的教育来实现,并在课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加关于自然的、社会的、科学的美育内容,构建以艺术审美课程为主体融合多学科的美育课程体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与科学的美,为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二是将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当地特色文化、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将审美理念注入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在这样的课程内容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丰富美育课程形式

      一是积极拓展“互联网+”的教学形式。MOOCS、 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教学形式,采用与课程内容相应的教学形式来完成这一目标。充分利用和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美育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课程通道,丰富课程资源,进而加强规划课程资源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二是丰富课程传播手段,鼓励使用新媒体并建设相关平台。善于利用学校广播站、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及美术馆、书画院等体验基地,通过多种传播媒介方式,以更多元化形式把美呈现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对学生产生影响。

开展积极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

      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校内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社团、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实践活动,营造校内文化艺术氛围。要联动校内校外合力,为学生搭建美育平台,增加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意识。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