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勤思考、懂情趣、有温度”的新时代宣传工作追梦人

作者:郭天笑     编辑:王冬雨     版面:第03版      发布时间:2020-01-31 00:00:00      浏览:774899      字数:1687      所在版面图

时光荏苒,转眼间,本人已从一名医学生,“半路出家”转行从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整十年。一路走来,虽然有过继续求学的经历、有过业务工作的拓展、有过不同领域的兼职,但“弘扬校园正能量”的宣传初心、“坚守舆论主阵地”的工作使命,都未曾改变,甚至已将其注入到工作血脉,不断激励自我前行。

回望走过的十年“宣传路”,可谓感慨万千,在此浅谈一下身为高校新闻宣传人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心中有爱,脚踏实地做宣传

众所周知,谈及新闻宣传工作,就会本能地与“爬格子”“点灯熬油”“5+2、白加黑”等词相关联,这足以说明新闻工作者的忙碌与辛劳。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也一样,新闻事件第一时间报道、工作典型及时推广,背后蕴藏着新闻人的心酸苦楚。如果没有对这份职业的深爱,就不可能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更谈不上新闻宣传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得心中有爱,不断将课堂、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当成锤炼新闻素养的大舞台,把教学、科研、管理一线,视为涵养初心使命的动力之源。新闻宣传人始终要“担得起责任、耐得住寂寞、守得了清贫、挡得住诱惑、受得了委屈”,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贯穿于采访、写稿、编辑、校对、发布等新闻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每个稿件、照片和版面上,坚持知行合一,强化责任担当,自觉肩负教育使命,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二、手上握笔,与时俱进求创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尤其是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更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紧握手中的笔,在每一篇稿件里、在每一天写作中,不断积累、摸索、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做到会讲会写会办事、深化细化具体化,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练就“几把刷子”,争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绳短不能汲井深,浅水难以负大舟。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新闻宣传工作而言,必须顺应新形势,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尤其是校报工作,更考验变革创新的能力。为此,新闻宣传人必须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同时关注网络思政教育,了解网上民声、掌握网络民情,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下功夫,创作出更多“有新意、接地气、聚人心”的好作品。

三、脚下有力,用心实践出真知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是新闻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这说明优秀的新闻作品是靠脚力“跑”出来的。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同样需要坚持“脚板底下出新闻”的优良传统。因为,没有好脚力,新闻报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承担起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稿件出质量,基础在采访核心在鲜活图片出质量,关键是故事、运用在技巧,这些都要求我们练好脚力,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日常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围绕“实”字做文章,重要新闻在“深入现场”上下功夫围绕“活”字做文章,挖掘新闻价值在“小中见大”上下功夫围绕“动”字做文章,新闻摄影在“巧讲故事”上下功夫,运用师生语言、反映师生呼声、抒发师生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师生们才愿意听、喜欢看,真正入脑入心。

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此,本人想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观点,表达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者在追梦征程中需要拥有的这三种境界。

首先,新闻宣传工作中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其次,新闻宣传工作中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新闻宣传工作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她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如此,才能真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做好一个“勤思考、懂情趣、有温度”的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