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教育观

作者:吴立菊     版面:第04版:副刊      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00      浏览:775441      字数:1244      所在版面图

  教育的目的,在我看来,应该是引领、帮助、促进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承受得住压力,经受得了挫折;能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能有担当,有主见;能成为情商、逆商都好的孩子。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引领?

  因材施教,已是老生常谈。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性别等导致每个孩子的成长期不一样,不能因为考高分是学霸,就判定什么都好,成绩差就是学渣。但现实是,家长各种焦虑,忘记了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忘记了孩子的性别差异,忘记了孩子的自身优势,只看到了分数。在孩子还是幼儿阶段,还需要家长陪陪、抱抱时,就开始各种文化课的兴趣班,就开始各种比较,这是因材施教吗?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在注重分数成绩之外,更多地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引领,帮助、促进孩子成为健康的、完善的人。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父母要懂得基本的教育理念,要知道自家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要了解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内心需求,要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有能力去引领孩子。

  爱无条件,也是教育之必备。不可否认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可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感觉是爱是有条件的。父母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了你好!让多少孩子把委屈深藏在心中。上学就奔着分数,分数高了就是父母的骄傲,分数低了就对不起父母了,真正上学的意义却被忽视。孩子很认真地学习却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回到家还要被父母误解批评,哪个孩子还能从内心爱上学习?每天家长开口闭口好好学习啊,把学习当任务,还有何兴趣可言?在我的认知里,爱是无条件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情感滋养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具有欣赏美、感悟美的灵魂,让他们获得高尚、有情趣、有创造美的能力,爱上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遇到问题,我们能先拥抱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进一步去引领孩子具有是非判断力,让孩子构建置疑,形成批判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力。

  身心健康,才是硬道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多少家庭因为生计不得不顾此失彼。社会上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引领孩子认识自我,知所敬畏。在孩子成长阶段,我们可以用日记、视频等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较,对自己有个理性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鼓励孩子多参加自己擅长的比赛,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经得起失败、跳出自我局限;多和孩子聊天,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控制好情绪,不轻易受他人影响,拥有自信、阳光的积极心态。让孩子知所敬畏,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中得以贯彻。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有多少精华值得我们传承!我们可以带领孩子隆重地过每一个节日,让孩子知其所以然并感受其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从而敬重生命,珍惜生活!

  教育因爱而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回到教育的本心来,给孩子一个真正的自由成长空间,按照他们原本的自己活出意义,热爱生命、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