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矢志爱国奋斗

—— 写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之际

作者:钟幸颖,夏春亭     编辑:王静,瞿新明,于瑶     版面:第04版:第04版      发布时间:2020-10-30 00:00:00      浏览:776829      字数:1670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早些日子看到电影 《八佰》 里的一句话,莫名地鼻头一酸,在那个抗战的年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景不只是出现在人们的歌里,更是那个年代里最艰涩的回忆,不光是在建国前,还有那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光辉岁月,就像毛主席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朝鲜战场一样,许多孩子也带着父母的嘱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 值 抗美 援 朝 出 国 作 战 7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两位抗战老兵“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一位是 97 岁的原生产队长孙景坤,一位是 95 岁的杨靖宇将军守陵人徐振明。而我们有幸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时代楷模发布厅吉林分会场,共同见证 祖 国 给 予 这 些 老 英 雄 们 的 最 高 礼遇。
  两位老兵都曾在中国抗战时期为国尽忠,也曾踏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奔赴朝鲜战场,却又不约而同地都将这段人生的高光时刻深埋心底,在平凡岗位继续着余生的“战斗”。
  通化市浑江东岸松柏苍翠的靖宇山是徐振明老人守护数十年的地方。10 月 24 日,我们跟随学校杏林青马工 程 学 员 班 一 起 来 到 杨 靖 宇 干 部 学院,进行“重走抗联路”的实践淬炼活动。出发之前,我们在学校参观了《人 民 英 雄 杨 靖 宇》 百 米 长 卷画 展,通过 VR 体验了东北抗联爬冰卧雪的艰苦岁月。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学员们除了期待,还有一路的歌声,到达时已经是中午了,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授旗、发布出发令,“重走抗联路”的出征仪式简短而庄严。
  出征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靖宇山。杨靖宇将军高大的铜像挺立在广场 中 央。我 们 来 到 将 军 陵 前 鞠 躬 拜谒,在陈列室了解杨靖宇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一座座雕像……将抗联的故事呈现在我们眼前。“东北抗联的 11 位军长,最终只有两人亲眼看见了抗战的胜利,而在这些牺牲的将领中,最年长的杨靖宇将军牺牲时年仅 35 岁……”讲解员说到此处声音 哽 咽,学 员 们 神 情 凝 重 地 看 着 展板,眼角含泪。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中国人民挺起民族的脊梁,共同抗击侵略者,以人民为战友,用山林作掩护,抛头颅、洒热血,夜以继日、披 肝 沥 胆,才 换 来 新 中 国 的 今天。
  “东北抗联树起了抗日的旗帜、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本关东军……”参观纪念馆之后,通化市委党校国莉莉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光辉足迹和历史功绩。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东北抗日联军的军队整编历程,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创造出伟大功绩,在艰苦卓绝的抗日年代,东北抗日联军 14 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表现出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我们又通过一封封家书走近那些抗联英雄的内心深处。“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赵一曼牺牲前给孩子的绝笔;“雯,亲爱的雯……”这是冯仲云得知妻子还活着时提笔写信的称谓。和普通人一样,抗联将士也有着母亲慈爱、丈夫的温柔和儿子的孝顺,只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都选择了将个人情感藏在心里,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家庭的幸福甚至个人的生死,走上了抗战救国的道路。
  我们行走在兴林镇的村庄里,一幅幅抗联故事连环画粉刷在外墙上,彷佛让人身临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在河里会议纪念碑前凝神倾听,坚定党的领导在军队建设中核心地位的认识;在杨靖宇将军自罚站岗雕像前驻足凝望,感受抗联铁的纪律作风;在白家堡子惨案纪念地鞠躬致敬,从百姓誓死不出卖抗联军的历史画面中体悟到了军民鱼水的深情厚谊。
  数十年岁月流转,而今的东北沃野千里、人民安和,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数十年前的战斗英雄和英勇民众不计代价的负重前行。89 年前,东北抗联在这里承担起抗日救国的重担;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担负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使命。历史记载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昔日,一群爱国青年相聚在这片白山黑水,共同奏响了保卫家国的凯歌;今朝,又有一群青马青年相聚于此,回味老兵故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爱 国 精 神。回 望 先 辈 们 曾 经 走 过 的路,展 望 新 时 代 青 年 即 将 创 造 的 明天,我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矢志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