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校友探秘“新冠”病毒实验室

作者:包筱玲,谭云俸     版面:第四版校园新闻      发布时间:2020-06-08 00:00:00      浏览:779596      字数:1240      所在版面图

我院校友探秘“新冠”病毒实验室

谭云俸,我院建筑工程分院 G07监理班学生,求学期间就开始建筑自己的摄影家梦想,曾任学院摄影社社长。现为长兴传媒集团摄影记者。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作为新闻工作者,谭云俸从年初一开始每天在防疫最前线拍摄采访,平均每天出稿3组,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上稿10余篇。

冒着直接跟“新冠”病毒接触的高度暴露危险,作为当地唯一一名进入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的记者,拍摄采写了大量鲜活感人的现场图片,用镜头画面还原幕后的高危工作者,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刊发。

新冠”病毒实验室“历险记”(讲述人:谭云俸)

在这次新闻“战疫”中,广大媒体纷纷聚焦请战“逆行”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而长兴县疾控中心PCR实验室那群直接跟新冠病毒接触的检测人员则成为我众多报道中最为特殊的主角。

这群平均年龄29岁的检测人员从1月26日起就开始24小时轮岗作业,直面疑似病例标本,以确诊是否为“新冠”病例,从而为后续诊治争抢时间,这也

是长兴县首次开展“新冠”病毒检测。

他们是幕后高危工作者,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从业多年积累的新闻敏感告诉我,这群人值得深入挖掘报道。

前期,我在电脑上搜索了该题材的相关报道,发现全是清一色文字稿件,几乎没有一个记者是深入实验室内部拍摄的,这更加坚定了我去做这个题材的决心,决定用影像报道真相、讴歌真情。在肯定了题材的价值之后,实际情况让我犹豫不决:新冠病毒检测必须要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中进行,内部是与病毒直接接触的,暴露风险极高。从自身安全和相机污染角度出发,存在诸多顾虑。

1月27日开始,我前前后后做了自己四天思想工作,先后三天四次去了疾控中心。于29日进入四楼实验室区。这一次,我在隔壁房间透过窗户用相机拍了几张背影。

画面自然是不到位的。离开后,我不甘心地继续做自己和家人的工作,终于在29日下午再一次前往。

经过层层汇报审批后,在防护物资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一套生物安全三级的个人防护装备。终于,我穿戴了连体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等严密得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的“包装”,壮胆进入了实验室,成为一名“逆行者”。

在实验室里的时间是难熬的。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整个人是抖着进去、冒着汗出来的。由于内部情况特殊且陌生,我全程丝毫不敢乱动,不敢碰里面的任何东西,每时每刻都是“慢速度”,每个举动都小心翼翼。

该组图片专题《探秘“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第一时间在本地媒体长兴发布、健康长兴、一瞬间等平台刊发,引起强烈反响,累计阅读量近3万。

报道后续分别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光明日报》将其中一张图片制作成整版公益广告,最美睡姿图被中国蓝新闻、浙江新闻等平台制作成海报广为传播。

媒体同行也纷纷对这个报道和事迹表示赞赏,“很勇敢,好记者不怕死”、“感动,这样的新闻要多一点”、“有担当有责任的记者,用镜头还原现场,不让疫情魔鬼藏匿。”

这次战“疫”,将是我新闻生涯中的一大宝贵经历和财富,在实验室里的分分秒秒,今生难忘。(包筱玲、谭云俸)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