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万人次在线观看!罗卫东校长“三感”点赞“爱与勇气”

作者:李冠琳,谢吴艳     版面:总238(新)第207期第三版      发布时间:2020-06-01 00:00:00      浏览:781060      字数:2210      所在版面图

“在电视和手机上已经看过了非常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故事,今天在现场,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感慨地说,“我为这些青年校友的风采而感动、自豪。”

今天下午,一场主题为“爱与勇气”的特殊分享会,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护理学专业 2006 届校友董凌峰、何玲英,2014 届校友赵炜倩和2019 届校友余赛婷回到母校,接受主持人广电专业2006届校友,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浙江卫视评论员袁奇翔的访谈,分享了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奔赴一线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本次访谈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中国蓝新闻、浙江之声等平台同步放送,近900万人在线观看。校长罗卫东、副校长斯荣喜来到直播现场全程聆听。

 “无论性别,无论年龄,无论地点,城院校友们用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和无私大爱为城院争得荣光。”罗卫东说,学校就是立德树人的地方。“立德”体现在社会关怀、社会责任感,而“人”,则是依靠品德来塑造的。将立德树人贯穿大学培养的始终,那么城院人无论在哪里都会被社会需要,都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都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感动”“感谢”“感奋”,罗卫东校长用这“三感”点赞新时代“后浪”风采,点赞今天这场关于“爱与勇气”的对话。


究竟是怎样一场令人振奋的访谈让校长连连点赞?让我们一起走进……

125日,浙江派出首支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212日,浙江首批支援湖北荆门医疗队出征。在17批次2018位医护人员中,共有17位浙大城市学院校友,他们日夜穿梭在抗疫一线。

 作为第一批于除夕夜出发援鄂人员,大年三十晚上,董凌峰还在老家准备过年,接到邵逸夫医院领导电话后立刻赶来杭州。

当董凌峰被问到作为较为少见的“男护士”时,他表示:“其实身边的女护士也和男士一样,做着帮病人翻身等重活,比平常更有力,我的同事们都很优秀。”防护服消耗量很大,董凌峰和其他医护同志不约而同地自我规定,上班两小时前不进水,一小时不进食,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情况。

数月的一线工作后,临别时,董凌峰犹记得武汉人民为他们送行:“当时那个场面让那个我感觉是人生的高光时刻,最大的快乐和感动就是送病人出监护病房,他们对我们表达感谢,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董凌峰表示,回来后,他倍加珍惜和家人的时间,自己也成熟了很多。经历了数小时穿戴防护服的经历后,他亦能感受到病人在病床上的煎熬,今后能更加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娇小的身躯,庞大的行李箱。负重前行的身影,如此壮美......”

传媒与人文学院教师张佳佳在现场朗诵了这首由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吕敏芳在送别余赛婷后写下的诗歌——《我把最小的娃送上了战场》。

“说不害怕是假的”,作为“最小的娃”,余赛婷主动请缨,奔赴武汉。出发前,她把银行卡等证件都整理给了姐姐,做了“最坏的打算”。她说:“其实我们很多同事在临行前都做了同样的事情。”余赛婷的家人一方面支持,一方面又担心牵挂,她的爸爸每天都会给她发一个微信红包,只要她确认收钱,爸爸就知道她一切安好,可以让家人放心。

刚到隔离病房,余赛婷的主要工作是量血压和发药,而戴上紧绷的护目镜后,简单的工作都显得十分费力。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每当她打开一扇扇病房房门,病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戴上口罩。“病人也在尽他们的努力保护医护人员,这种爱与信任是相互的。”她说。

 “驰援武汉的决定是我23年来最大的勇气。”23岁,余赛婷曾和学弟学妹们一样,对未来依然很迷茫,但在那里,她感受到自己职业被需要的感觉和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让她的护理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一开始8小时一个班,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喂饭、换药、记录疫情数据,每日工作量巨大,但作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护理组长,何玲英始终不忘通过聊天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倾听病人的诉求,耐心地安慰病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是一名护士该做的。”

 “在病房里面就是做一个护士要做的事情,完成眼前的工作,做好每一步骤,照顾好病人。”一天下来,通常只有在病人们都入睡后,她才有喘息的机会。为了更好的护理质量,何玲英和同事们将工作台搬到了病人床尾,在病房里办公;由于担心病人无法得到全面照料,她更是在病人床边放置对讲机,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保证随叫随到。

 “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让自己义无反顾。”何玲英表示,在隔离病房的76天,她最想做的就是摘掉口罩,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和家人拥抱。“我们的科研是做在中国大地上的,我们的论文是写在床边的。”何玲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何通过科研的手段将护理做得更专业,医院在后期也马上总结经验,编辑了新冠肺炎防护手册,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网上发布,让更多、甚至全世界的人得到帮助。

赵炜倩同样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重点科室的护士,在年前疫情开始爆发时,已打好“预防针”,时刻准备战斗。她表示,当时心里是很害怕的,但却不敢表露,上了战场后,身边有战友的陪伴和鼓励,内心便平静了许多,开始专注工作。

因为疫情,她取消了原本的婚礼计划,把一个女孩子梦想中的时刻放在了身后,在朋友的诧异中坚持在战场上。连日的身体不适也没有让她停下脚步,只为给病人带去一份健康。赵炜倩表示,她的老公早已习惯了她特殊的工作性质,家人都很支持她。推迟的婚礼也计划在今年十月举办。

 “换做别的医护人员,会和我做出一样的选择,因为这是我们工作职责所在。这件事对我的收获也很多,是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