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应用型大学何为?

作者:郭佳     版面:总243(新)第212期      发布时间:2020-10-06 00:00:00      浏览:781104      字数:1886      所在版面图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总体方案》一经发布,立即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长期以来,对高校的评价,以及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评价,一直不同程度存在“五唯”倾向,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价值,重帽子、轻贡献,致使部分学校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部分教师偏离了教书育人的天职。

《总体方案》以教育评价为支点,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的重要指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凸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的分类评价、系统评价思想,有利于克服教育评价领域标准导向、一刀切等不良倾向,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特色化发展营造理想空间,可谓找准了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重要“试验田”,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生力军的应用型大学又应该做些什么?

在评价改革的引领下,应用型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服务地方需求,强化校企合作、行业协作,主动对接企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为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和智力服务,促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

《总体方案》特别提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落实到高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源源不断地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泵,就是应用型大学的应有之义,而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其坚实保障。如何通过改革,使得学生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教育评价更具合理性、科学性与全面性?

学生不能“唯分数”,应提升全面发展能力;教师不能“唯论文”,应注重教学和实践育人。在教师以及学生的评价中要避免只使用量化指标,要在指标考量基础上鉴定质量与水平、价值与贡献,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注重内涵评价。

要以激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评价导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面向学生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运用考试、操作应用、表现性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等方面进步的增幅与教育成效的涨幅作为衡量学生成才、教师教学的参照系。从而激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特色特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全人格成长、全要素健康成长。

《总体方案》强调,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同样有破有立,“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对于以教学为中心应用型高校来说,一堂堂爆满的课堂,一名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学生都是对老师最好的褒奖。要探索全面衡量教师高尚师德、教书育人能力、职业态度的多维尺度。要牢牢抓好教学质量监测,抓好教学质量评估,发挥好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推动教学质量提高。把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纳入教学质量监测,推动师生教学相长,引导教师全心全过程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

为育新才,先培沃土。社会上要改革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应用型大学也必须聚焦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其最需要的人才。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协作,主动对接企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作,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升应用技术研创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构完善好双师型队伍聘用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管理的制度体系。此外,必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纳入教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将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内容,以及“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职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报国情怀,点燃他们心中开拓创新、探索未知的火把,使得德育、美育、劳育与智育同向而行,让学生在课堂以及广阔社会实践的耳濡目染、砥砺锤炼中茁壮成长。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