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光迁:我不愿说再见

作者:张静      发布时间:2020-04-29 00:00:00      浏览:829943      字数:1479     

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回忆?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4月23日,笔者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工务队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

一场意义非凡的送别会

“祝你生日快乐,祝贾工生日快乐……”

“吹蜡烛,快吹蜡烛。一定要许个愿,哈哈哈哈。”

“祝弟兄们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祝咱们企业蒸蒸日上。”

4月23日,这一天是工务队总工长贾光迁的60岁生日,也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天,可以说这是“最圆满的退休”。在贾光迁从矿坑工作完返回后,工务队全体职工准备了惊喜——一场简单却温馨的生日送别会。过完这个生日,贾光迁就要离开他热爱并为之奋斗了整整30年的矿山筑路事业,光荣退休了。

从一个青葱小伙到双鬓斑白的总工长,始终没变的是他身上那一股认真的精气神和脸上招牌式的微笑,年轻的职工都亲切地喊他“贾大爷”。

轮式推土机司机崔龙说道:“让我特别感动、一直记得的一句话,就是贾工长说的‘我当天退休,第2天才往下坐(离开岗位)’,他一直保持着认真的实干精神,干到30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

平路机司机程相武说:“我感觉他象征着一个时代、一段回忆。”

…………

朝夕相处的工友们在送别会上讲述着与贾光迁在工作中相处的点点滴滴。

蛋糕上的6根蜡烛代表着60载岁月,而其中的30年,贾光迁都是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度过的,这里有他30年的回忆,有着他最美好的青春和时光。一提到这些,他不住地诉说着不舍:“在这30年里,我真心感觉准能是一个很好的企业,我舍不得离开,舍不得这么好的企业,舍不得这么好的弟兄。”说到这里,贾光迁的眼睛有些湿润。

干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说到贾光迁,不得不说他享誉矿山的外号“贾一刀”。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时任黑岱沟露天煤矿矿长的郭昭华在1991年的表彰大会上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外号“贾一刀”——因为修路推送物料都是用一刀解决的。自此,这个外号跟了他30年。

当年,30岁农民出身的贾光迁通过招工来到黑岱沟露天煤矿工作,因为原本就会操作推土机,在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后,他正式成了一名推土机司机。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红旗220推土机到现在最先进的D11T推土机,他成了一名熟悉工务队生产工艺各环节、精通修路设备各项操作的技术大拿。

“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对得起身上这一身橘红色工装。”这是贾光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是这么说的,事也是这么做的。贾光迁为人厚道,干活不怕苦、脏、累。30年里,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都身先士卒。他带领的班组连续多年被矿里评为优秀班组,他也成了工友们最服气、最信赖的总工长。30年来,他本人和在他指挥下修筑的矿区道路超过3000公里,比从呼和浩特到深圳的距离还要长。

全家四人效力准能

有人曾开玩笑地说贾光迁他们家是“推土机世家”。贾光迁一家四口人都是集团公司的职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也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位成员。

贾光迁的妻子谷玉梅可以说是“女中豪杰”,作为露天煤矿第一位轮式液压反铲和压路机女司机,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她同样为露天煤矿筑路事业奋斗了一辈子。

都说“虎父无犬子”,在贾光迁的影响和感染下,他的长子贾建峰通过招工也成为一名推土机司机,通过不断学习与努力,变成了和父亲一样的、全队公认的技术能手。次子贾学峰在氧化铝中试厂工作。他们以父亲为榜样,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如今都已走上了管理岗位。

一家四口,两代人,薪火相传,兄弟俩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露天煤矿事业、为准能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从黑发到白发、从青年到老年,如同贾光迁一样的露天人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准能事业,无怨无悔。准能的繁荣壮大,建立在这些朴实的劳动者只争朝夕的奋斗之上,他们用勤劳建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太阳城。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