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一棵树

作者:李云,张强,李凌波      发布时间:2020-12-24 00:00:00      浏览:864688      字数:2625     


多种一棵树

李云  张强  李凌波

 

今年冬天比起往年更冷,胡晓玲格外关心树木的保温工作,当她负责的林带的最后一棵树“穿”上了白色的“冬衣”时,她感慨地说:“青海石油人走到哪,都不会忘了种树,多种一棵树就会让这些驰骋荒原的人多个慰藉。这些树长大了,无一例外地在回报青海石油人。”

照顾树木,胡晓玲要从春天忙到冬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工作,春天施肥,夏天驱虫,秋天剪枝,冬天保温。

1995年毕业于青海省农林学校林学专业的胡晓玲,从事油田基地园林绿化工作已有25年,这25年中只要是她负责的园林绿化项目,种的什么树种,树龄有多大,她都一清二楚。

2020年植树节,她参与了油田基地植树活动,种下的树是她与同事精心挑选的香花槐、白蜡、白榆、刺槐,4个树种的配植混交,能够有效提升树苗的抗病虫害能力。

植树节活动结束后,胡晓玲选了个高地,站了上去。她眺望着这一片新种下的树林,内心充满了满足与喜悦。

敦煌市青海石油基地外围林带网中种植的大多数是耐旱且生命力极强的白杨树。历经岁月,这些白杨树已普遍长至7米多高,直径20多厘米。在敦煌短暂的春夏季,这些树木奋力舞出生命的色彩,绿油油,郁郁葱葱,连成一片。对于地处大漠的敦煌来说,是一片难得的绿色。

无论是第一次走近这些林带还是经常在这散步的人,都会注意到远离城镇那一侧的树木向着城镇这一侧倾斜,树身越高倾斜得越厉害,这种倾斜的程度很整齐,仿佛是被一只大手整齐地压了一下。

敦煌市属于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四季多风,这种地理气候使敦煌常有沙尘暴来袭。如果说真有一只大手压弯了这些树木,那就是一只由风组成的大手。

这些白杨树最初是在1984年青海油田大规模建设敦煌基地时种下的。当年开始种植林带时,时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德国在动员大会上讲:“条件再困难,也得想办法把树种上,只要基地有了树,有了绿色,我们的油田就有生气,就有依托,就有希望。”

对于长期工作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石油人而言,对绿色的渴望和珍惜是发自肺腑的。尤其在种树这件事上,从1984年开始,规模性种植就没停止过,时至今日,敦煌石油基地已经建成8条林带,一条条绿色的林带包裹了整个基地。

于是,在风沙常伴的环境中,油田的居民多了一层保护。这些年,在青海石油人的持续栽种和精心呵护下,林带的树木一年年茁壮成长,以日渐粗大的枝叶抵御着风沙。

作家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这是茅盾先生笔下关于笔直的白杨树的描述,这样的白杨树不屈服于西北凌冽的风,兀自笔直生长。可是瞧见敦煌石油基地林带里一些倾斜了的白杨树,令人不禁有些心疼。

这种心疼,让人不禁驻足细细观察起这些白杨树,想用温柔的目光抚慰它们。白杨树却从未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与磨难,即便被四季不停的风吹斜身躯,树干仍旧是直的,枝丫也紧紧靠拢。

在林带中间,有一条健步路。外层倾斜的白杨树,像是一只温柔的手护住了这条路,哪怕处于炎热夏季也有片片绿叶带来阴凉。这是一种独属于奉献的温柔。

在西北大漠,无论是一棵树还是一株草,能生存下来都是不易的。就在这样不易的条件下,从树到草都带着一点倔劲,个个努力活出个精彩。

于是,这一片白杨林郁郁葱葱,拔高不断。于是,从敦煌到冷湖、花土沟、格尔木各个基地,每一种植物都抓住短暂的生长期奋力燃烧生命。于是,青海石油人与大地上的植物,根连根,拼搏在这片土地上。

不论是冷湖基地,还是花土沟基地,这些地域要么是盐碱地要么是戈壁滩,干旱缺水不说,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土质不适合植物生长。想在这里拥有一点绿色,青海石油人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冷湖基地,曾经是青海石油人的“大本营”,那里极少有大片的绿色,大部分油田家庭为了见到一点绿色,就从敦煌运来一些肥土,用花盆盛着,种植吊兰或是其他花草,养在家里细心呵护。那一点点绿色,为荒漠中的青海石油人带来一丝丝慰藉。

上世纪70年代初,青海石油管理局把石油勘探的重点调整到花土沟地区。在花土沟北区靠山的地方,建设了一座小型炼油厂。厂区建好后,有人专门从敦煌拉来白杨树苗,栽种下了花土沟基地难得的成片树林。

花土沟的春夏极为短暂。从大地解冻到树枝发芽只有短短的十几天,种树人必须抓住这短短的十几天,就像看护孩子似的看护这些从敦煌拉来栽种上的树苗。到了春末夏初,白杨树苗长出了嫩叶,一片片绿叶就像是一颗颗火种,在花土沟这片荒原上,燃烧出一片生命的色彩。

当年,很多人见到这片树林都非常激动,油田退休员工邹筱荃回忆说:“起初见到那片林子,满眼的绿色,仿佛把整个人都激活了。”

他那时候不过十五六岁,对从小生活在大漠深处茫崖石棉矿的他来说,心里的那片绿色比天上的星光还要珍贵。

长期以来,青海石油人不仅奋力寻觅那些埋藏在地底的黑色石油,更分出了一些精力去种植绿色。

截至2020年年末,敦煌石油基地绿化面积超过223.93公顷,花土沟生产基地绿化面积为8.85公顷,格尔木石化基地绿化面积达44.2公顷,36年来青海石油人平均每年种下的树木都有万余棵。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树跟人一样,也活得越来越好。过去浇水是人用桶盛水,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浇。如今是滴灌浇水,一根细细的塑料管源源不断地将水输送给每一棵树,既节约了水又能让树喝饱水。让树木成活的手段也更多,诸如施肥、保温、输营养液等。这些树也不负众望,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各个基地成型的绿化带,长得越来越好。

广袤的大地,需要勤奋的人用脚步去丈量。随着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推进,柴达木盆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出现了石油人的身影,建立起了采油树、采气站,石油人也同时在想方设法用双手一点一点地培植着那里的绿色。

在距离格尔木石化基地270多公里的涩北气田,盐碱戈壁一望无际,风沙侵袭常年不断,自然条件的恶劣让青海石油人把绿色放进了室内。员工公寓内滴水观音、巴西木、幸福树等绿意盎然,进入这里的人无一不感受到绿色的温柔与惬意。

在距离花土沟生产基地100余公里的南翼山采油作业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也与绿色无缘,但在南翼山工作了近10年的陆文帝说:“我们把绿色保护在房子里,照顾在一盆盆的泥土里。”

陆文帝每次从南翼山回到花土沟,总会抽空找一片林子去坐一坐。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让他心安。

他说:“种下一棵树,那不仅仅只是一棵树,而是要在心底种下一种希望。树会成活,会庇护人类,而希望会变大,会实现。”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