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记总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勘研总院张建强

作者:谢玉娇      发布时间:2020-06-15 00:00:00      浏览:885063      字数:2421     
简短说明
张建强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20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自2010年进入勘查研究总院工作后,将自身成长与单位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在磨砺中成长,并以实际行动帮助身边的年轻人不断进步,发挥了良好作用。作者采访了张建强本人和他的同事、领导,比较全面地收集了新闻素材,最终从野外施工、科研工作、传帮带三个方面,讲述了张建强在野外一线项目和科研工作中攻坚克难的故事,体现了他“肯努力、肯付出”的性格。稿件刊发后,在单位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地质工作者应当学习张建强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态度,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记总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勘研总院张建强

□ 本报记者 谢玉娇

 

      张建强2010年7月进入勘查研究总院工作,现任总院能源所技术主管。工作近10年来,他负责的多个项目获奖,个人也多次获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近日,他又被总局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成绩源于奋斗,张建强坚信“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多年来,他正是用努力和坚持默默耕耘,铺就了成长的道路。

坚守高原,在磨砺中成长

参加工作后,张建强马上投入到勘研总院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海省天峻县苏里地区煤炭远景调查工作中。

项目位于海拔4300米的无人区,工区沼泽泥潭密布,天气多变,条件恶劣。2011年5月,张建强初次踏勘就遇到了大雪。雪中的高原,天地间白茫茫一片,连路都找不到。为不耽误工作进度,他和项目组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冒雪赶往工地。原本可以开车飞驰的路,雪后只能缓缓前行,他们用了两天才完成踏勘任务。

进入施工阶段,张建强每天和项目人员一起,早上八点出发去施工,中午就以“硬干馍”和鸡蛋在工地上对付一顿,直到下午六七点钟才返回驻地。晚上,睡在沙土堆支起的床板上,疲惫的他和大家一样睡得香甜。

在工区,狼、狐狸时常出没,有时还会到帐篷附近觅食。“只要不惹它们,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张建强说,“但有一次比较危险,由于地震放炮点在狼窝附近,惊动了狼群,它们就一直远远地跟着我们。”庆幸的是,大家回到工地后狼群没有跟来,最后平安无事。

尽管困难重重,但张建强始终坚守在项目工地,直至2013年圆满完成任务。该项目探获煤炭资源储量4188万吨,预测煤炭资源储量4.57亿吨,为青海缺煤地区提供了后备资源保障。

3年的高原施工中,张建强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2013—2014年,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青海省天峻县大西沟煤炭普查”项目。

虽然早已适应了高原的施工生活,但这次施工中,由于工区天气多变,河水变化很快,张建强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有一次,拉设备的皮卡车走到河中央被卡住,河水不断上涨,一会儿便没过了车顶。他和同事们跑到附近村镇找到挖掘机才将车“救”出来,但车已经报废了。还有一次,突发的洪水差点将大家住的帐篷淹没,他和同事们全力抢救,还是有一些物资被冲走了。他们整理好物品,在高处重新扎起帐篷,继续坚持施工……

施工中,张建强认真负责,坚持做好“三边”工作,为项目质量提供了保证。该项目完成钻孔17个、进尺7438米,槽探1442.3立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找煤成果。

项目完工后,张建强又先后协助勘研总院青海门源、日月山、民和等项目组完成了野外勘查和施工任务。

转型科研,在钻研中提升

随着勘研总院的转型,自2014年起,张建强开始涉足科研类项目。

2014—2016年,张建强主持完成了首个科研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赋煤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

万事开头难,但张建强肯努力、肯付出,以“啃硬骨头”精神推进项目的实施。面对刚刚接触的研究领域,为使项目资料更加可靠,他多次往返全国资料馆和地方国土档案馆收集工作区地质资料。面对项目涉及的上百个采样煤矿区,他积极同每一个煤矿进行沟通、解释和协调,以保证采到目的层位样品。面对十几米到三十几米厚的露天煤层,为了实现垂向精准分层采样,他不断寻找露天矿剥离方向,直到采到对应的煤层。面对塞满后备箱的样品,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他常常当天就对样品进行编录和描述,晚上十点开饭成了常态。

项目涉及面积大、煤矿多,作为负责人,张建强带领项目组横跨大半个中国版图,从内蒙古阿拉善、乌海、鄂尔多斯、锡林浩特、霍林郭勒、呼伦贝尔,到黑龙江省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几乎跑遍了我国北部主要产煤地区的矿井。3年中,他们累计实地调查115座矿井,现场采集了近900件煤(岩)样品,为全面评价东北赋煤区煤炭资源和煤系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赋存规律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一手材料。2018年,该项目成果荣获总局“科学技术二等奖”。

项目完成后,张建强总结经验再出发,2016—2019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2019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到国家能源局项目“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潜力研究”工作中。

依托项目,张建强获得省部级奖4项,厅局级奖1项;发表论文22篇(SCI检索1篇、EI检索4篇),申请国家专利10项(发明4项、实用新型6项);出版专著2部。

融入团队,在传帮带中升华

在项目中磨炼自我的同时,张建强也带领团队不断走向成熟。近年来,他带领的团队曾获总院“先进集体”“优秀项目组”,总局“青年文明号”“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项目组成员中,潘海洋、霍超、黄少青、贺军等多人现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有的甚至已成为部门负责人。

黄少青曾参加“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东北赋煤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项目,现为“鄂尔多斯盆地煤中关键金属资源研究”项目负责人。回忆起跟张建强一起做项目的日子,黄少青说:“张建强勤奋、敬业,总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次采样前,他都做好前期工作,与煤矿做好沟通;采样时,他像大哥一样照顾我们,帮我们背样品,还为我们讲解煤矿的构造,消除了我们初次下井的恐惧感;在集中编报告时,他常常工作到很晚,统筹把握工作量,保证了进度和质量。”

“张建强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一直与项目团队合作得很默契。”勘研总院总工程师、“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负责人宁树正评价道,“他甘于奉献、工作踏实、肯静下心来做研究,这对青年地质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张建强的老领导,现任勘研总院工会主席、人事处主任的张恒利对他赞赏有加:“张建强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取得了不少成绩,平时积极融入我们的团队大家庭,受到大家的肯定。此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实至名归。”

“没有谁的幸运,是凭空而来,只有当你足够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这是张建强在一次党课上与同事们分享的“小小鸡汤”。多年来,他早已将努力作为一种习惯,并以此影响着身边的人,为勘研总院的发展积聚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