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南亩”守初心 教研协同育新人

记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关建义博士

作者:王英英     编辑:王英英     版面: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25 00:00:00      浏览:893420      字数:3539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简短说明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关建义博士便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疫苗,带着其科研团队人员赶往卫辉、新乡关堤乡等地的渔场,将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现场指导疫苗注射。《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大河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
      

躬耕“南亩”守初心 教研协同育新人

——记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关建义博士

  本报记者 王英英/文 丁毅民 王月 连婷婷/图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关建义博士便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疫苗,带着其科研团队人员赶往卫辉、新乡关堤乡等地的渔场,将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现场指导疫苗注射。《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大河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新闻报道。

  关建义是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博士,综合实验室主任,高级实验师,2019年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被省教育厅评选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关建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来校任教十余年,他扎根牧野大地、立足本职岗位,把大学课堂开在了鱼塘边,把实验室建在了田间地头,以师者之心和奉献精神,潜心培育为民服务和勤于实践的时代新人。

  学以致用:把大学课堂开在鱼塘边

  “注射部位位于鱼腹部下鳍的下方,此处无鱼鳞较容易注射,大家已经上过鱼的解剖实验课,要学会学以致用;注射要迅速,否则会药量达不到,影响疫苗效果。”这是关建义有次带领学生团队去渔场注射疫苗时,手把手指导学生调配疫苗、调试注射仪器,现场讲解、示范疫苗的注射方法,还不时在一旁提醒到。像这样的活动,关建义已经记不清楚开展了多少回。关建义喜欢做一名老师,也早已深深爱上了新医。

  27年前,关建义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便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到渔场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缺少不了奔波劳累,也不可避免会遭受挫折,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渔场工作数年后,他渐渐发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于是便再一次拿起书本攻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历,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激发了他想当一名老师的想法。硕士毕业后,他来到我校做了一名教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承担了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等多门课的实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

  关建义总是能够用很多生动的案例来解释理论知识,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他常常对学生说:“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什么补什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邢亚杰是关老师的学生团队负责人,之前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发言都会紧张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在关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如今已经能在各类比赛中,在评委和观众面前落落大方、自信满满地讲PPT,作汇报。有次到渔场注射疫苗,现场有记者采访,要录一段采访学生的视频,邢亚杰自告奋勇、主动参加。提到这件事,关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那个视频我看了,没有怯场,说得不错。”他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关建义多次带领学生团队到渔场注射疫苗,对于他来说,实验室里的学习只有跟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得更多,掌握得更好。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学生张伟说:“虽然掌握了操作方法,但因为要给一群活蹦乱跳的鱼注射疫苗,刚开始我有点手足无措,鱼一打滑就从手里溜走了。关老师总是会教给我们一些小技巧,让我们轻松克服这些困难。”注重教学与科研质量,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关老师,时常也会有“粗线条”的一面,室外工作曾遇到大风天气,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他却浑然不顾,顶着一头“朋克”发型继续认真地为学生讲解给鱼注射疫苗的要领。学生们一边拍照一边笑着说:“关老师好时尚!”关建义看了自己的照片,也哈哈大笑起来,还自我调侃到:“这个发型不错嘛。”

  关建义参加了省级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等多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作为主要参与人成功申报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生物技术教学团队。他在担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期间,组织指导学生团队完成2项与农民技术需求相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他指导的学生团队作品《淡水鱼爆发性出血病注射疫苗制备及推广应用》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选拔赛中获铜奖,这一项目在河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获一等奖,该成果在他的科技扶贫工作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研用结合: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

  关建义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给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对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但这些探索和研究都不能脱离实际,要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结合群众的实际需要来开展。

  自2009年承担横向科研基金项目以来,他带领学生奔赴新乡各地渔场采集样品,每月都会重复采样,这一工作持续了近两年。有时采样时间因生物生活习性,不得不选择在晚上进行。夏天的夜晚,手电筒一打开,蚊子扑面而来,采样结束已至深夜一两点,身上被叮满了包。采样结束后,便开展了复杂繁琐的筛选目的菌株的工作,这项工作进行了一年多。2016年,遇到新乡下特大暴雨,全市停电一周,超低温冰箱保存的前期筛选的菌株全部死亡,他们之前的努力和辛苦近乎白费。说到这里,虽然已过去多年,关建义还是叹了口气说:“可惜了!”可是接着他又突然高兴起来,激动地告诉记者,幸运的是烈性致病菌株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还保存有。他几经周折,多次奔波,才从那拿到了几株。对于剩余的致病菌株,他带领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采样。前期三年多的工作只是开始,后续还有各类指标检测、周期实验等工作要做。当被问及做科研累吗,关老师说:“当你发现自己的科研可以用于实践,可以服务社会,你就会觉得自己所做工作是有意义的,就不会觉得累,你会乐在其中。”

  学生邢亚杰说:“关老师非常亲切、耐心,既幽默又接地气,他是我们科研路上的一位很好的引路人,总是鼓励我们去独立思考,指导我们作汇报、看文献。他总是告诉我们,科研要结合实际,当我们看到自己在实验室做的东西真正在社会上得到了应用,心里真的很激动。”

  他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近5年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持横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研课题3项并完成结项,主持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鉴定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新乡市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1项。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在服务社会中得到运用,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些难题。

  关建义的科研工作仍在继续,他将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带领团队继续分离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分子等实验,鉴定致病菌株用于研制新型的疫苗,正如他本人说的那样:“日复一日,只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做好一个科研人该做的事情,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一心为民:尽己所能守住农民的“钱袋子”

  “关博士和他的学生真是我们养殖户的贴心人,不仅针对咱们当地的疫情研发了疫苗,还亲自为鱼儿注射疫苗,他们这一来就等于护住了我们的‘钱袋子’!”这是关建义带领11名学生赴新乡县关堤乡一处渔场开展疫苗注射工作时,渔场负责人激动地对记者说道。按照省市两级工作部署,我校积极响应选派5名科技特派员分赴新乡市各个县区,关建义作为其中的一员被选派到卫辉市。

  爆发性出血病是鱼类传染病中较严重的一种,它可以导致鱼儿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了渔业养殖户的收益和养殖积极性。自2017年以来,关建义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聚焦这一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多次带领学生团队在卫辉市、新乡县等地进行爆发性出血病疫苗的注射工作,为养殖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鱼医生”。

  采访期间,关建义让记者看了一位养殖户发给他的信息,信息中询问关建义什么时候有空再去给鱼打疫苗。关建义向记者介绍说,有些养殖户以前对此不太了解,给鱼打疫苗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件新鲜事儿,心里还有些迟疑和不信任,当看到其他养殖户确实通过给鱼注射疫苗减少了损失、增加了收入,才开始转变观念。发信息的这位养殖户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他不但非常认可,还主动联系、邀请关建义去给他的鱼儿打疫苗。关建义说:“老百姓的肯定和信任让他觉得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也是他今后努力前行的动力。”

  关建义曾组织科技扶贫专家组走访了卫辉市、延津县等几十个村庄,对科技扶贫这一惠民政策和相关科技知识进行宣传,协助当地乡镇发展;针对卫辉市产业技术方面的需求,组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建立了水产养殖科技扶贫微信群,为当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科技指导服务;积极牵线搭桥,推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同农民直接携手合作。

  扶贫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体会到了许多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农民在自己的帮助下收获时的喜悦。他所做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肯定和认可,2018年被学校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授予“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谈及今后的工作,关建义饱含深情地说:“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尽自己最大力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