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作者:马艳     编辑:宋嘉     版面:第7期第03版      发布时间:2020-09-26 00:00:00      浏览:893727      字数:2124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只有使用工具劳动,并在劳动中创造工具,才能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动物。在这个意义上来看,教育就是一种劳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劳动教育排在最后,不是劳动教育不重要,而是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共识中,劳动教育被人为地轻视了。但在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来,劳动教育从来都是教育的特色所在。

一、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初历史形态

当人类开始传承生活习惯,形成风俗文化之时,教育就产生了,只不过这时的教育更多是体力劳动的教育,与当今人们重视的脑力劳动教育不同。“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的经济情形而变迁。在渔猎经济时代,他们的教育就是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采掇果实。在牧畜经济时代,他们的教育,就是怎样架设棚栏,怎样寻逐水草,怎样喂牛赶羊。劳动即学习,父母即教师,猎场与牧地即是学校,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1]在这时,劳动教育几乎是教育的全部,劳动教育几乎是职业教育的全部。

到了春秋战国之时,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礼乐射御书数等作为“士”的必修项目成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的射、御属于军事职业技能,与体力关系较大,也算是劳动教育的范畴。只不过,这时的孔子已经不怎么看重劳动教育,《论语》中就有孔子鄙视农业生产和老农评价孔门弟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记载。伴随着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等诸子百家的争鸣,职业教育逐渐从劳动教育中独立出来,这就是最初的师徒学艺,这种师父所教、徒弟所学的技艺就是现在所讲的职业技能,而在这种以师带徒的技艺传授过程中,劳动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俗语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二、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现实所在

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职业教育是家庭作坊式的,司马迁家族长期担任史官,项羽家世代为楚将,修建故宫的“样式雷”和正红旗下当兵的老舍的父亲都属于世袭的职业,至于绍兴师爷和徽商、晋商等则属于扩大了的地域式的职业教育传承。但无论是何种职业传承,其内容是以智力为主还是以体力为主,劳动教育都是其中的特色存在,在技能培养上重视实践练习,比如欧阳修《卖油翁》中的“熟能生巧”至今成为美谈。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逐渐走过了一条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行发展到知行合一的道路。最初的职业教育是机械式的教育学原理套用,无非是上午理论、下午实习的技校和白天实践、晚上学习的夜大,都属于半工半读式的函授形式,重在拿文凭和解决当前问题,没有正确看待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特色,缺乏前瞻性的职业教育规律性总结。在冠名班、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中,劳动教育被普遍地纳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比如学习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并结合各自实际转化为高职院校的特色,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骨干校和优质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在普通教育中,曾经被广泛开展的劳动教育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逐渐从学校教育中消失,直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劳动教育才重新走进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比如,吴潜涛、郭灏认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只有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强调“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观念,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劳”所具有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功能, 引导学生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本领, 才能把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而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是最容易实现的。特别是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职业教育能够从容地摆脱普通教育的从属地位,劳动教育能够从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亦步亦趋的藩篱中跳了出来,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学校和专业群。

概言之,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今天,是否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其中的关键指标,而劳动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

三、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方向

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一直被当作是人们解决现实生存、温饱的无奈之举,比如古代的“著书都为稻粱谋”。但教育又不仅仅是培养人们的职业技能,更在于培养人们的生活习惯、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4]这是通过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劳动教育和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小学,学生重新开始打扫校园卫生;在普通高校,劳动实践课得以继续开设;在职业院校,实训课、实习课和正式的劳动课正在成为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当然,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为战,更需要职业院校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担当起劳动教育的重任,在其他教育类型中贡献自己的方案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中小学等其他院校、教育机构的合作中更好地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比如,林克松、熊晴就提出,“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5]这为职业教育在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