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期】王予川:写在“九山半陵半分川”上的青春故事

作者:刘姝君,杨颍静     编辑:索秋平,金宜洛     版面:校园生活      发布时间:2020-09-30 00:00:00      浏览:894262      字数:3066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巍巍白云山,茂林连片、绵延无尽,春夏满目苍翠,秋来层林尽染。”这是王予川的家乡,是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的嵩县。王予川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又一直在这里继续。

王予川,女,22岁,我校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本科班学生,曾获得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最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10日,王予川作为河南省公费师范生代表,参加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大学四年,在学习这条路上,她从不松懈,把学习生活经营得有条理又有效率,如同一颗“小白杨”,迎风亦挺立;在教育这条路上,她虽是新手上路,但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用行动展示洛师学子的青春风采与魅力。



靠近光、追随光:虽风尘仆仆,亦如夏花般灿烂

成为一名教师是王予川从小的梦想。高考结束,结合老师的建议以及自己向往小学教育的想法,为圆这个教师梦,王予川最终报考了洛阳师范学院小学全科教育专业,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

在洛师的四年,王予川“身兼数职”,她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的“贴心班长”。为了不负时光、不负自己,王予川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从学习名列前茅,到成为院学生会主席,再到“三下乡”支教,为的就是离自己梦想中那方安身立命的三尺讲台再近一点。

“我感觉我的大学是‘跑出来’的,我时时刻刻都在跑的路上,上一秒我可能还在成均楼或敦行楼的办公室,下一秒就要出现在下一堂课的教室里面,有时候一个短暂的课间,我都会跑着去送资料。”虽因学生工作而忙碌,但是王予川从未因此耽误学习,在忙碌中,她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就是“高效率+高标准+严要求”。

对于学习,王予川从不拖延,课堂与工作,她总是切换自如,以高效率对待学习,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严要求对待工作。她明白学习和工作本就不可同行,所以她会清楚地将两者分开,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工作。“当我走入课堂的那一刻,我就是学生,当我坐在办公室时,就是在工作。”王予川说。

即便如此努力,王予川的教师之路亦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为教师首先要会说、能说、谈吐自如,这让原本腼腆内向的王予川犯了大难。为了具备教师的一些最基本素养,她当班长,加入学生会组织,锻炼自己说话的方式,掌握更多专业和工作的技能;参加各种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让自己变得开朗乐观,这些都是在弥补她身上缺少的东西。“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做任何事情都要沉下心,‘放低姿态’,努力地往前走。”站在不同的地方,她如海绵汲水般主动学习,并积极投身于各类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早在大一,王予川就开始了支教。支教经历让王予川从新手教师的紧张焦虑逐渐转变为讲台上的收放自如。从开始的孤独和怀疑,到进入状态后的充实和幸福,王予川从山村学生的依恋和成长中,逐渐找到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答案。

在她支教的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村,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学习愿望特别强烈,他们努力想改变自己,想多学一点、学好一点。王予川说,她永远忘不掉的还是他们眼中的期盼和光亮。“那时我经常会对他们讲一讲我的大学和美好的世界,他们总是好奇又期盼地问我‘老师,我能去你的大学看看吗?’,话语里满是真诚和渴望。”那时的王予川总喜欢回答他们:“可以呀,但我更想到时候去你们未来的大学看一看。”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答是王予川铺垫已久的结果,她希望孩子们能够萌发对广阔未来的向往,当孩子们燃起对世界的好奇和对前路的执着,王予川便找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真正的价值,那是知识之外的希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于王予川来说,心中的信念是永不凋零的松柏,指引着她的前路,成为她追寻的向导。

成为光:照耀前路,守护背后

在王予川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的教育是她人格形成的基石,学校的教育则是她教师路上的方向标。

王予川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父母平时靠打零工挣钱。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家教方面毫不含糊。王予川说:“父亲一直对我进行的是‘严父式’教育,身体力行地教导我承担责任、坚强地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坚信世界上好人多,感恩遇到的每个帮助我的人。”与父亲不同,她的母亲则温柔又坚强,对待事情很有耐心,总会细心地教导她做事,关注她的内心需求。可以说王予川坚韧、善良的性格都是从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于许多事情的抉择、想法,王予川都会及时和父母谈谈心,问问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王予川的家不富裕,她的肩上还有着家中“老大”的责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除了刚上大一时用的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后来的几年,她便以申请助学金、寒假期间打工和平时周末兼职的方式实现经济独立。对于父母来说,她是“贴心军大衣”,对于弟弟妹妹来说,她是“铠甲勇士”,用不算宽阔的背脊,为家庭抵御一方风霜。

如果说家庭塑造了她的人格,那么洛师便塑造了她的“教格”。无论是初入洛师,还是走出洛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这八个字是她心中的光芒,对她始终有巨大的影响力。从业忠诚不移、工作勤勉毋懈、言教身教并举、经师人师同求,是王予川在“伊水之滨,万安山下”得到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她用自己在洛师的所学所得,照亮孩子们的前路。

发散光:走好属于自己的“新时代长征路”

2019年9月10日,是王予川生命中极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王予川作为河南省公费师范生代表,参加了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那时的王予川,内心满是激动。

如今,王予川已从公费师范生,成长为扎根基层的人民教师。对于未来,她有着清晰的目标,她明白荣誉属于过去,调整好心态,现在要从小事做起、从最艰苦的事做起,重新树立形象、展现能力,在新的角色用新的风采出发。“过去的荣誉既是过去努力奋斗的一份收获,也是未来继续向前的动力!”王予川微笑,满目平静与淡然。

当梦想照进现实,王予川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现在的她已上岗,在嵩县德亭镇酒店村酒店小学教学,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她时刻谨记校训“敬业奉献,为人师表”,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她自己也在成长,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条路上,她一直在努力地往前走、提升自己。

经过几年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探索,她对“四有”好教师的理解愈加深入,逐步理解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真正的意义与价值。“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要求,是我的努力目标,更是我的实践准则,当教师越久体会也就越深。”

王予川立志把似锦年华献给自己将为之奋斗终生的教育事业,“我觉得,到农村去教学,就要切实深入到农村教育里面,去感受农村教育在哪方面匮乏。希望可以凭自己的力量为嵩县德亭镇的农村教学点做出贡献,甚至是引导着学生走出大山,正确地向前走,向未来走。”王予川说。她明白,山村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山里的孩子走出“物质的大山”,而是走出“精神的大山”,可以真正挺直腰板说声“我是大山人”。

“我不光要把一堂课上好、把学生教好,更要往学生心里面走。除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也希望能让他们内心感受到升华。”王予川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她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故事之中,她看到的是孩子们的可爱和善良,故事之外,我们看到的是她对教学的投入和专注、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

万千风景写不尽,浩瀚林海的“九山半陵半分川”,映着王予川平凡而又炽热的青春。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带着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远大理想,熠熠发光的王予川在路上,千千万万的公费师范生在路上。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