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青:“穿了这身白大褂,我责无旁贷”

作者:李艳丽 学生记者 赵心晔 高晨曦     编辑:李艳丽     版面:第03版:校园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6 00:00:00      浏览:894548      字数:2171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新华社图片


在新华社1月28日发布的“习近平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这样一张照片: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行走在驰援武汉的高铁站。照片中间那位眼神坚毅、两手各推行李、步履坚定的医护人员,正是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卫青。她是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大组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在这次战“疫”中,她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门授予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挺身而出,再赴前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医院组建首批援鄂医疗队时,张卫青毅然报名,在请战书上重重按下手印,主动请缨。

这不是张卫青第一次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2003年“非典”肆虐时,她冲锋在防控一线,认真做好防控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她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河南抗震救灾医疗队,率先奔赴重灾区救死扶伤。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这一次她在报名之前没有和家人沟通,等第二天所有东西收拾完毕,准备奔赴武汉时,才告诉家人。“虽然知道这次任务风险很大、异常艰巨,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说道。

1月31日,张卫青在战“疫”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我想您了!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您都同意我前往一线了,我想这次您也一定会同意,会为女儿感到骄傲的。不过遗憾的是,这次离别,再也没有机会和您挥手告别了。”这一天,是张卫青母亲去世的“三七”祭日,按照中原的守孝传统,她本应去母亲的墓前祭拜清扫,而在武汉战“疫”一线的她,却只能在闲暇之余面向家乡的方向,默默为母亲祈祷。在丈夫生日时,她也只能通过手机送去遥远的祝福。

“每到夜幕降临都会想家,但一想到明天还有60多名患者等着我们,每晚仅有的四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就显得格外宝贵。”张卫青这样写道。

身有数责,不负担当

“对我来说,作为组长、队长,意味着更重的使命。和大家一起,坚守在一线战斗,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卫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医院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卫青在抵达武汉的当晚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及支委会,在会上她为大家加油鼓劲:“临时党支部全体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先锋作用,遇到困难奋不顾身地冲在第一线,带动大家攻坚克难、全力奋战,完成医疗队援助任务,不辜负省卫健委、郑大党委和医院党委的期望。”随后,她又主持临时党支部第一次支委会,明确各支委委员的职责,并做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作为整个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的大组长,张卫青需要负责与当地医院进行沟通协调,负责安排来自五家医院上百名队员的救治工作。如何组建科室、如何排班、如何分配任务……都需要她进行细化、磨合。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接到组建病区的任务后,张卫青立即召集医疗队中所有救援医院的护理小组长开会,与大家讨论物资准备情况以及护理值班排班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摸清物资准备情况。即使是在休息时间,张卫青仍会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不断梳理工作上的问题:怎样更好地规范工作流程?怎样更好地治病救人?怎样协调感控专家指导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

“队友们,有需要尽管说啊!”作为队长,张卫青不仅负责统筹安排医疗队的工作,还关心着队友们的身体和生活。她得知队友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而剪头发时,会专门从自己的房间赶去变身“美发师”,帮助队友修剪头发。

不畏艰苦,心系患者

初到武汉,医疗队就接管了武汉市第四医院的两个病区,收治近六十名疑似患者,其中包括数名重症甚至危重症患者。而筹建新的病区则意味着大量的准备工作,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天,本应4小时一换班,张卫青却从早晨八点进入院区,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从最初在省内医院的疫情防控,到大年初一报名去武汉、大年初二启程出征,再到抵达武汉的医院后接手繁重的救治工作,张卫青每天的睡眠时间不会超过四五个小时。

因为身穿防护服,病区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与平时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为了防止病毒传播而关闭中央空调开窗通风,病房里“非常寒冷”;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感染,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穿着严密,很短时间就会“汗流浃背”,眼镜上也全都是雾气。每一次值班离开病房时还需经过三道缓冲关,每天洗手多达二三十次。“艰苦”是张卫青对工作状态的形容,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在她看来:“我们来疫区就是来打硬仗的,我也相信,河南医疗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好队伍!”

与病区患者们的日日相处,也让患者们对张卫青和她的同事们更加信任和感谢。病区里只有感控专家、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有,医疗护理的工作甚至包括患者生活护理、保洁工作都要由张卫青和队友们来完成。有时患者无法自己吃饭,张卫青就为患者喂饭。有一次,在张卫青为患者分发社会爱心捐赠的樱桃时,病床上一位老人对她说:“等康复出院,我一定要签器官捐献书,回报社会。”张卫青深受触动,在她看来:“并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今天能坚定地站在一线,和战友们肩并肩闯难关,心中充满力量,确切讲是责任!既然穿了这身白大褂,我责无旁贷!”“用爱传递爱,让我们努力吧!春天一定会来到!”在收到治愈的患者的一封感谢信后,她这样说。也正是因为有张卫青这样“将风险留给自己,将安全留给他人”的千千万万担当者,我们坚信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春天一定会更快来到。

( 素材源于郑州大学大二附院 郑州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