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访我校建筑工程学院获奖团队

作者:操嘉华     编辑:殷甜     版面:628期三版      发布时间:2021-04-29 00:00:00      浏览:894540      字数:1559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访我校建筑工程学院获奖团队

发表时间:2020-12-27  


---------------------- 操嘉华 ----------------------


        编者按:11月16日,第13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建筑工程学院代表队在比赛中折桂!马骁、孙敏、李琼三位老师担任本次比赛的指导教师,陈耀辉、谢超仁、白艺静、陈硕、宋韩、禄欣霖、吴琼、张少阳、高宝宝、惠秋男等10位同学代表我校参赛,他们共获得全国“高教杯”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全国“天正杯”团体二等奖2项。他们成功的方法究竟是什么?请跟随本报记者来看一看。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暑假的全国总决赛被推迟到11月份,赛前准备时间虽然更充足却也无形中增加了大家备赛的压力和疲惫感。疫情将选手们阻隔在各地,不能面对面交流对参赛作品的想法和意见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比赛涉及到大量的平立面图纸和手绘剖面图,老师在线上对大家进行指导的时候,总是不如面对面时效率高,同学们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才能尽量提高指导效果。每次线上练习,同学们需一页页来回翻图纸对照,操作复杂且浪费时间,如果说这只是增加沟通难度,那么最让大家头痛的就是今年新增的“绿色设计”环节。由于此项为新增项目,在此之前大家完全没有接触过,只能一切从零开始,解题过程中要是遇到问题,又得将已经得出的成果推翻重来,如此反复,大家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凌晨五点的晨光大家看过;从车水马龙到夜深人静的变化大家感受过;忘记喝水吃饭的投入大家体会过;团队成员之间视频讨论到手机电量耗尽也是常有的事,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大家走到了今天。 

互相帮助,彼此成就 

        十位参赛选手虽然都来自建筑工程学院,但大家平时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在加入团队之前互相并不认识,但是,备赛让大家逐渐加深了解,培养出默契,最后凝聚出坚固的友谊! 禄欣霖身为组长,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说的最多的还是感谢:“一个成功的团队离不开彼此的理解和体谅,我感激组员们从备赛以来对我无条件的信任。”透过她的话我们不难想象十个队员磨合的过程,或许有过失落,有时难免意见不和,但是本着要赢的决心,大家选择坚持。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地回忆着备赛到参赛的趣事,惠秋男告诉记者“没有陈耀辉和禄欣霖两位组长,就没有我们的成功!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是队长鼓励我们继续钻研。”有时帮助,常常鼓励,总是理解。这或许就是这十位同学的成功秘笈! 

老将不死,薪火相传 

        这次参赛已是我校代表队第四次参加该项比赛,李老师向记者介绍道“每年的队伍里都加入像白艺静这样低年级的同学,由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他们在比赛中学习和成长,我们把这看成一种传承,以后我们也将会将它一直延续下去。” 

        当记者让成员们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寄语时,高宝宝说“事情的开头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一定不要放弃。”陈耀辉说“如果参加了比赛,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多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同时,他们一起表示,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多参加比赛锻炼自己,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 

        同学们从赛场折桂归来,指导老师比他们更开心!李琼老师深情地说:“我曾担心‘00’后年纪小不能吃苦,可是通过近一年的相处,我对他们彻底改观。从备赛到比赛,每个人的工作量各不相同,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为了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这群平时看着‘懒懒散散’的孩子们团队意识居然这么强,我为他们骄傲!” 

        “博学弘德的旋律里,风采在飞扬。自强不息的足迹里,汗水育栋梁……” 正如校歌所传唱的,中工的未来一定是中工教师和中工学子共同孕育出的未来,教师们负责阳光雨露,学子们负责茁壮成长,在付出与成长的相互成就里,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也让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工,一定会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征程上,更加奋发图强,桃李芬芳。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