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三次转型,努力让人生变得简单

作者:王振,张桐鑫     编辑:王慧,沈妍妍     版面:第05版:第05版      发布时间:2020-12-01 00:00:00      浏览:897607      字数:3167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1993 年元旦晚会 前排右一


 

赵志强,现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编导。1990年考入原商丘师范学校,1993年考入原商丘教育学院。从母校西院考入东院,他度过了五年的学习时光,如果说五年是人生的一个成长单元,赵志强正好在母校走过了一个能改变他一生的阶梯。

从学生到广播人

赵志强入校时恰逢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为“迎国检”,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班,他选报了音乐班和普通话班,并做了两个班的班长,这为他之后的人生转型打下基础。

从小学到中学,音乐课程都是作为所谓的“副科”而不被重视,走进师范校园,琴房里飘出的“献给爱丽丝”,音乐教室里回荡着各种美声民族唯美的唱腔、音乐老师们在钢琴键盘上的挥洒自如都深深吸引了赵志强。赵志强在音乐班主修手风琴、钢琴和唱歌,学校排练大合唱《长征组歌》,虽以二、三年级为主,但赵志强作为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也参加了合唱队。而后手风琴表演作为“迎国检”汇报项目,赵志强作为领奏做了极其精彩的演绎。

学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赵志强的职业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赵志强考入原商丘教育学院并做学生会副主席,负责出板报、办晚会和学校广播站,同时他也是播音员。“我们的广播站开播了……”学校里每天飘荡的都是赵志强的声音,非常巧的是,商丘原电视台、电台、广播电视局家属院就在学校隔壁,所以领导们每天都能听见他的声音,并有极好的印象和评价。

因地直事业单位人事指标控制严格,原商丘地区广播电台多年没进过一个大学生,赵志强是第一个。学校平时做活动搞宣传,赵志强跟着教务处处长何保健老师学习刷大字标语,这是个技术活,渐渐地赵志强也能一挥而就,刷出一手漂亮的“美术体”了。快毕业时,何老师突然问道:“志强,你的工作怎么安排的?”“去小学当老师呗”,何老师又问:“播音员你想不想做啊?”“播音员?”、“商丘地区广播电台?”……

第二天,何老师领着赵志强去商丘地区广播电台接受台长面试,第二天就有人通知他去实习,在广播电台二套主持节目。当时的赵志强还未毕业,下了课就往电台跑,录完两个小时再回学校,一边上学一边主持节目。毕业后,他正式在商丘地区广播电台做了一名播音员,从事一份他做梦都没想到的工作。

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播音主持,还是一名记者。赵志强不停地深入采访、写稿、发稿,成长很快。2000年,“地改市”之后的商丘人民广播电台组织岗位竞聘,26岁的赵志强竞聘到新闻部主任一职,成了全省最年轻的新闻部主任。当时,商丘市电台外宣工作落后,在省台、中央台新闻发稿总是位于全省倒数三名,为了改变落后局面,他带领新闻部记者广泛出击,采制出大量高质量的新闻稿报送省台中央台,一年时间,将外宣排名拉回到全省正数第二名,台长到省会郑州领回了金灿灿的奖牌。

当时广播属于弱势媒体,社会各界普遍不重视广播电台。广播人也在不断地探索求变,在刘道明台长(现商丘日报社社长、商丘师范学院校友)的指挥下,赵志强参与主创策划了到现在还很火的电台节目《行风热线》,使商丘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行风热线》开播仪式上市委书记亲自宣布栏目组制度,第一:参与节目的市直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上节目,第二:节目里听众提出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且解决的问题要形成简报上报市委。每天一个局长走进直播室的形式,使节目一下子就火爆了,真正实现了他们策划这档节目的初衷——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节目在全国叫响后,中纪委派人来考察,《行风热线》成功走出了商丘,走出了河南,成为全国的一个名牌栏目。

从广播人到电视人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赵志强在刘道明台长建议下决定去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进修学习期间,赵志强职业上的另一个转型点出现了,使他正式从广播转为电视。

2001年,公安部要在央视做《中国警务报道》宣传栏目,到北京广播学院招聘人才,招聘对象为应届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而赵志强所在班级是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在职人员的培训班,班主任召集培训班学员去体验一下央视招聘流程,有原单位的工作,来就是长见识,赵志强和同学们没一点心理压力。因为在电台的话筒前磨练了多年,并有丰富基层采访经验,赵志强在回答问题时落落大方,对答如流,五分钟的演讲在最后说完结束语时,时间误差竟然在五秒之内。这样优秀的表现,赵志强被公安部宣传局领导选中是毋庸置疑的。

赵志强实在是不舍得离开电台,台长刘道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刚毕业时也很想走出去,但因父亲身体不好走不得,所以他一直有个遗憾。他说:“志强,我希望你闯一闯,别把思想禁锢在这一小片土地上,你身上有我的影子……。” 

公安部创办《中国警务报道》之初,要求每人做一个报道英雄模范人物的专题片。赵志强一直做广播,没接触过电视,他接到拍摄一级英雄模范刘文功(时任河南省正阳县公安局雷寨派出所所长)的选题时,硬着头皮带着摄像师去了正阳县。赵志强建议跟拍刘文功日常工作,虽没做过纪录片却恰恰契合了做纪录片的状态。拍完之后,赵志强想,这位一级英模又是农村派出所所长的形象,怎样表现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呢?拍摄时大雪下的正紧,农村道路泥泞,刘文功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镜头十分感人,赵志强突发灵感,想到了所学的音乐知识,他要用豫东特色唢呐曲来烘托这位平凡的英雄。找到会吹唢呐的人后,赵志强让他吹一曲《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对方说没谱子吹不了。赵志强拿了纸笔写出了简谱,现场很多人都很惊讶,这个记者不简单……。“乡村警官的一天”,这是赵志强做的第一个电视专题片,在公安部获得了一等奖。

赵志强在《中国警务报道》工作了六年,他跑遍了全国,报道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许多大要案侦破他在现场,制作的专题片他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安部宣传局领导把他推荐到了中央电视台。

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有多年公安队伍经历的记者很少,赵志强就是其中一个。公安的各个警种、各个业务、民警的想法、办案手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等,赵志强都很熟悉,所以他做的大要案报道、人物报道收视率总是很高。赵志强一直很努力,他们的工作任务是每人每年十个专题片,但赵志强创纪录的一年做了38个。央视领导在大会上表扬说,赵志强在做专题片方面不说是绝后的,但一定是空前的。

赵志强44岁了,他说自己现在正是做业务的好时候,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一些更有影响力的作品。赵志强最近几年也拍了一些微电影,又做编剧又做导演,作品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法院都获了大奖。

从商师人到商师人

离开母校23年了,走到现在,赵志强觉得他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对他工作的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受邀参加此次校友大会,赵志强回校后着急去见他的恩师们,那么多年过去了,老师们除了添些白发几乎没变样,跟当年一样亲切。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关心学生,还从就业上关心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老师成为赵志强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赵志强为母校的发展变化所吃惊,当时的中师都是老房子,且大多都是平房。他说这跟自己当年上学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学校的风景像公园一样美,学弟学妹们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幸福。

赵志强幸运的是有贵人相助,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换句说法,他的幸运也来自他的努力。赵志强跟学报记者说,学历跟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是有些关系,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虽然我们学校名气没有其它名校大,但老师的知识素养都很高。大学是人生积累的黄金时期,校园的学习生活对今后发展一定大有裨益,所以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抓住机会,不要荒废时光,也衷心祝福学弟学妹们通过四年的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顺风顺水。

(王振 张桐鑫)

 

赵志强简历:

1990——1993年考入原商丘师范学校(中师),1993——1995年原商丘教育学院。1995——2001年商丘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主持人、记者、新闻部主任)2001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进修,2001——2006公安部宣传局“中国警务报道”栏目(编导、主编),2006年至今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编导。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