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战士:坚守、打赢宣传阵地云战疫

———战疫中的商丘师院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任婷婷     编辑:张德晶 ,黄冬晓     版面:第06版:关注      发布时间:2020-05-15 00:00:00      浏览:897600      字数:2950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居家在家的战疫宣传新媒体编辑部小组成员


 

他们默默无闻,因为,不能站在阵前。

他们默默奉献,因为,只能站在幕后。

他们战功赫赫,因为,一直冲锋在前。

战斗名称:疫情阻击战,宣传阵地战。

团队名称:商丘师院大学生通讯社。

成员情况,战疫宣传小组23人。

装备结构,一部手机和电脑。

战疫时间,最长的寒假。

战斗地点,各自家中。

战斗形式,云上。

他们在将近100天的时间里奋战。他们23个人、27部手机和11部电脑,运行学校5个官方新媒体平台,累计推送相关战信息2607条,微视频795条,阅读量2000多万人次。其中,传达中央、省委高校工委和教育厅有关精神资讯196条,被教育厅推介60多条。

他们推介和推出的学校优秀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转载推介。2月份和3月份,他们组织运行的官方新媒体一直处于全国高校同行前列。

他们组织了一场成功的战疫宣传舆论阵地战。他们克服困难,战果辉辉,成为战疫疆场上的另类逆行者。

云上组织,云下凝聚

大年初一,新年出发。

2020年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5日。

面对疫情,面对省教育厅和学校防控工作要求,为了疫情防控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伟大年初一下午召开了网络专题会议。朱伟说,“吃了初一饭,今年开始干,依托大学生通讯成立疫情宣传小组,战疫宣传初一出发”。

疫情就是命令,阵地就是号角。

为了规范工作,大学生通讯社临时组建了“战疫宣传新媒体编辑部”,并下设10个编辑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和以往面对面的定期组织编务会不同,一切都是通过网上编辑运行。工宣传小组的大学生记者们比以往更加忙碌了,大家一边完善网上编辑部,规范网络编务会,一边定期召开网上专题策划会。

小组23名成员负责5个平台的运行,24小时不间断更新消息,提前策划、采集、编写,审核修改,排版,再审核,推送等一系列的程序,到最后将文章发布,刚编辑的文章还未推送,其他的专题的采编,排版和审核都已经开始了。记者团团长任婷婷说,“我们的工作像吃饭,吃了上顿要备下顿,大多数时间像请客,要提前备饭”。

为了给学校师生准备好每一天的大餐,“我们就像亲戚多的女主人,天不明就要准备饭菜了,而且是明天”,通讯社社长梅瑞祥说。战疫期间,大家通过网络和电话采访、网络和视频编务会小组成员开展日常工作,每周进行2次全体编务会和1次专题策划会,每两周进行1次专题项目评估遴选会和1次点评会。按照小组要求,5个平台每周要至少进行1次各自板块的平台编务会,并要求形成编务意见,开学后进行集中点评和总结。
党委宣传部长李辉说,以学生记者为主体成立战疫宣传工作小组,持续化、系统化和立体化的疫情防控专题宣传工作运行有序,效果很好,成果显著。

云上困难,云下解决

真正的战士,是在克服困难中成为勇士。

外界难以想象的是,“在家比在校还忙”。这是大家的心声和近100天的战时感受。23个人,27部手机和11部电脑,他们坚守的宣传阵地,靠的不是设备,而是坚定的工作信仰和意志。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每周、每天和24小时,手机、电脑不离手。超级海量的信息精准选取,找到最适合的一条推送,已经是任婷婷同学睡前的“心理障碍”。宣传部副部长郭宁说,“战疫宣传有阶段化变化,学校有管理化差异,每一条信息,都让编辑心跳”。

这是团队的真实工作写照。从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到编辑部主任,再到学生主编,集体的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选题策划和新媒体推送。从微信格式体例、封面图设计,到底部推荐阅读内容,每一处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断完善,适时调整,科学的制度让工作、让整个时报团队变得更加高效。

官方微博学生主编张德晶说:“经常是从早上6:00开始坐到电脑前,编辑版面、微信,忙到第二天凌晨2:00才上床睡觉。由于在家里编辑,特别忙的时候两天才洗一次脸。虽然忙了些,但想到自己作为媒体人承担起了一份社会责任,在这场战疫中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印记,觉得特别美好。
“从文字内容选取到图片、视频,都力求做到及时有效,尤其是在战疫关键时期,为读者提供了最有用的信息”,梅瑞祥说。为了做到更快更准,小组明确分工,有专人一大早、第一时间盯着最新的疫情数据更新,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信息评估和遴选,每一个小时都专人负责整理和汇总。每一个晚上,有专人负责每天夜里到凌晨的重要信息搜集,力求让信息最新、最及时、最有用。

通讯社的学生分布在各地,各有各的特殊情况。有的学生编辑在云南山区,有的学生每天照顾父亲外卖生意,有的学生在每天照顾弟弟妹妹,因为爸妈每一天很晚回来,没有消息……

新媒体总编室主任王振说:“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学习工作,但实际上比平时在学校办公室还要忙碌”。体育专业的王振体现每天18小时的工作,能够坚持下来属不易。抖音平台的学生主编毕玉同学病了,王振在线上组织大家进行慰问,他风趣的说“我们云战斗,我们云亲亲”。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大事件,大学生学生记者没有袖手旁观,没有满足于‘老实待在家就是为国做贡献’,而是用新媒体人自己的独有方式共同战疫,不断提升自我。这个过程和经历,必将给大家的人生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宣传部长李辉感言。

云上战斗,云端成果

成果就是最好的嘉奖。

宣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深入一线,深入发掘,推介典型和经验,全域展示学校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的战斗面貌,《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多次抓取我校新媒体信息。小组深入组织、策划、挖掘了商师版的“战疫故事”,专题宣传我校师生和校友在战疫一线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积极推介我校经验和做法,传达河南省教育战线的声音。

小组通过电话联络、网络采访、资源整合和重点策划等方式,对阵地前沿领导指挥战疫、老师一线战疫、辅导员网上战疫、学生参与生源地战疫、校友和母校并肩战疫、服务人员后勤战疫、校企合作战疫和扶贫战疫等战疫一线的动态,及时抓取、跟进和采写,并及时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积极推介。目前,新媒体平台已经成功推送共计120多条(次),涵盖典型人物和事迹50多件(个),被教育厅新媒体和社会媒体转载30多条。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学生记者较早报道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牺牲的我校校友王德恩同志。王德恩的事迹先后被《河南日报》《大河报》《商丘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河南省教育厅官方新媒体、中国日报网、网易等多家媒体,对王德恩校友的生前事迹也先后进行关注和报道。
3月9日,《人民日报》在“扶贫干部格外忙中”专版中,采用由我校新媒体推出的#战疫故事#素材,以《搭上头班车支持扶贫车间恢复生产》为题,对河南柘城县慈圣镇肖庄村第一书记翟滨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河南卫视以同题目进行了跟进报道。

3月5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采用由我校新媒体推出的#战疫故事#素材,以《“00”返乡大学生化身“帮帮团”雷锋精神在战疫中闪光》为题,对我校国际教育学院19级物流管理1班的学生代绘龙和16级视觉传达2班学生朱奕臣志愿服务家乡战疫事迹进行了报道。

2月21日,《中国青年报》采用由我校新媒体推出的#网上战疫#素材,以《网课进行时,这些老师很硬核》为题,对我校测绘规划学院副院长范况生上网课事迹进行了报道。

党委副书记朱伟说,“战疫宣传战就是阵地战,大学生通讯社的学生记者们,克服困难,完胜战斗,他们积极有效开展了云战斗,打好了云战疫,他们也是好战士,我给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