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 越 与 救 赎

作者:曲柳清     编辑:陈玺     版面:第04版:副刊      发布时间:2020-07-02 00:00:00      浏览:897825      字数:1570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

“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1986 年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从小和另外的六个兄弟姐妹在父亲的废料场长大,被废铜烂铁围绕。17 岁前从未踏入过教室的她,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再又经过学习深造,成为剑桥大学思想史博士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它用平淡的笔触,真实地回顾了塔拉那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童年,她的家庭不去医院,不信任政府,没有出生证明,以摩门教预言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为目标,积攒物资,力图在末世独自生存。那里也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父亲顽固的意志控制,以及施虐成狂的哥哥。直到她逃离大山,用教育打开另一个新世界,更打碎了自己的愚昧、固执、狭隘,最终走向理性、宽厚、包容,迎接重新照进生命中的光。

每个人最初的世界里只有一座山,那座山是我们的原生家庭或是周围的环境,可如果我们真正被教育后,我们会发现这世界上其实有更多的山,而其中会有一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甚至我们可以创造一座山。

逃离大山后接受教育的塔拉,被看作是原生家庭的“叛徒”,冒险走向一条未知的路,但是她也打开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她开始意识到父母扭曲历史与事实,用操纵和控制的方式要求孩子们遵守扭曲的家庭忠诚观,开始因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在家庭里受到的不公而觉醒,决定蔑视顺从,大胆发声,摆脱家庭对她个人意志的操控,开始有信心重塑自我,想要彻底改变思想,解放自己被奴役的精神。最后,她已然摆脱了背叛家庭的负罪感,决意追寻独立思考的自由。

在塔拉的身上,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人在受教育后跨越内心层层障碍,在艰难的转变历程中,发现和重塑自我,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被当作“叛徒”,走向冒险如何?谁又知道结果如何?正是如此,塔拉的勇气与决绝才令我钦佩不已。涉世之初的我们不免遇到困顿疑惑,或许转向知识的世界,它会带给我们最纯粹的方案。

正如塔拉那样,在转变与发展中探索未知、追寻真理、拓宽自我认知边界,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它的意义所在,她拥有了思想的自由,不再受制于人,不再被无从选择的无力感压迫。所受的教育越深,她就越拥有自己独立和多面的思考。

当她的神魂还在家乡的山顶徘徊,而身体在现代文明洪流中呼啸而去。

山里的风是自由的,剑桥的风也是,二者有何不同?

杨百翰带领摩门教徒经过史诗般的长途跋涉来到盐湖谷,建立盐湖城,是自由主义的彰显。剑桥兼容并包,多种哲学宗教思想都可以传播,人们都可以学习了解,然后进行自我选择,是多元自由主义的成长。

塔拉的经历,让人们再次审视“教育何为”这个问题,我想她在自我救赎中所展现的痛彻的人生领悟与自由,或许就是教育最好的解释。

赛亚·伯林说,一个人不被外部限制和妨碍的自由,是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则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

而教育带给人的改变,是真正的自由。虽然摆脱无知的道路并不容易,但凭借毅力和信念,塔拉不仅从不及格生成为全优生,还获得了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教育让塔拉一步一步重塑自己的人生,更令她鼓起勇气去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

生活在这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每个人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无助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够伸手拉自己一把,帮助自己走出泥潭。

可没有人能一直陪在你身边,你也不可能永远把自己锁在安全舒适的小木屋里,真正能救赎你的摆渡人,永远是你自己。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但总要昂首走过去,未来才能有更多的可能。过挫败、怀疑自己、屈服压力之后,塔拉终于发现,那个在父亲哥哥面前,胆怯、逆来顺受的小女孩已经被关在了浴室的镜子里,自己可以做到转身离去。

那座山塑造了自己,但不会是自己的归宿。你终将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