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展风彩,美丽乡村赢未来

——记河南城建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杨尧军

作者:甄国帅,张梦娟     编辑:陈怡璇     版面:第03版:对话·人物      发布时间:2020-11-30 00:00:00      浏览:898120      字数:3428      查看原文    所在版面图



搬走岭村位于库区乡昭平台水库北岸,共445户20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59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8户137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发生率较高。2019年底,搬走岭村已脱贫134户57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顺利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剩余贫困户6户14人将于今年年底脱贫。目前,所有贫困户均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年收入均超过了5000元。这样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村中的第一书记——杨尧军。
      杨老师是学校纪委的一位老师,2017年11月由河南城建学院选派到昭平台库区乡搬走岭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吃住在村,为让村里的人民过上富裕而努力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搬走岭村顺利退出“贫困村”的行列,村集体收入达到35万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本人也于2018年10月荣获河南省高教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5月获得平顶山市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先进个人“贡献奖”。
      深入调查,谋划扶贫思路
      2017年11月,他作为河南城建学院派驻村搬走岭村新任“第一书记”。一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工作经历比较单一,对于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是“0”的他,对于驻村扶贫,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农村生活不陌生,基层工作经验懂皮毛”,他说“我家就是农村的、对农村其实不陌生。我好多大学同学从事乡镇工作,有问题可以请教。还有我本来农大林学专业毕业的,对农业不陌生,又从事过团委书记、总支副书记等工作岗位,对党务工作、管理工作也不是太陌生。”

可刚入村就遇到了难题,搬走岭村一部分贫困户住在危房中,恰逢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开始实施,虽说把易地搬迁安置点争取到了村中,但在开始宣传发动时,遇到了不少阻力。搬入新的安置点后,原来的旧房必须拆除、宅基地退还为耕地,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的在基地被拆除,难度可想而知。他没有气馁,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通过不同形式宣传、讲解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最终使贫困户顺利搬进了易地搬迁点。这件事后,他迅速转变岗位角色,和驻村工作队员从遍访100余户贫困户到遍访400余户所有农户,走遍了全村村的角角落落,围绕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搬走岭村扶贫工作的目标,规模和重点,全村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贫困村退出,集体收入达到了35万元,也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拓宽经济发展
      2018年初利用县整合资金147万元,第一书记产业发展扶贫资金50万元,建设27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一座,于2018年4月正式并网发电,年收益18万元,顺利解决了村集体长年无收入的状况。
      2018年5月,利用省整合资金160.8万元,建设了65亩的蓝莓扶贫基地,今年已挂果上市,销售额达到30万元,村集体收益11万元。“这是我们蓝莓园第一年挂果销售,应该说,随着蓝莓壮苗期的逐步到来,明年的产量及销售额还会提高。”他开心的说。
      2018年10月,利用第一书记资金50万元,县配套资金43万建设了一座农家乐宾馆。
      同时,利用当地土壤优势,他与村中种植大户沟通,成立了种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香梨种植。这些年,通过加大荒坡地的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种植合作社两户、农户二十余户,发展香梨种植300多亩。
      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积极谋划增收渠道,引导60余户群众外出新疆发展西瓜种植,其中贫困户18户,种植西瓜900余亩。积极利用水库库容下降的机会,开垦落水田1000余亩,种植西瓜300多亩,形成了特色的“水库”西瓜,增收效益明显。
      目前,村中光伏电站、蓝莓种植基地、香梨种植、农家乐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对于青壮年劳力,他有目的的引导外出自主发展或外出务工。对于不能外出的困难群众,依托公益性岗位、集体产业,千方百计的拓展稳定的增收渠道。村中贫困户杨三妮2018年脱贫,2019年5月,其丈夫因病去世,家有两个女儿上中学,生活陷入困境,存在返贫风险。他为其申请每月450元的公益性岗位,为她的两个女儿办理了每月各180元的低保,并安排到蓝莓园务工,全年收入超过了两万元,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重振了生活的信心。贫困户李国强,身患肺气肿,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安排其为光伏电站光伏电站管护员,每月工资50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搬走岭全村所有贫困户均有稳定的增收渠道,这些目标的实现,均得益于党的政策好、得益于集体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实施精准扶贫,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
      河南城建学院一直是他村扶贫的坚强后盾,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了河南城建学院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下发年度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用于指导驻村扶贫工作;河南城建学院正处级以上干部与59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对口包联帮扶,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为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基础;定点扶贫以来,河南城建学院共投入50余万元,改善党群服务中心并添置办公家具10万余元,为小学捐赠课桌椅、电脑、热水器、餐桌25万元,慰问困难群众8万元,精神文明建设8万元,购买了绿化树种2万元;先后协调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道路硬化、公厕、路灯等)、安全饮水、光伏电站、蓝莓产业园、农家乐项目等建设,使搬走岭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正是有河南城建学院的大力支持,驻村扶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搬走岭村的脱贫摘帽才能顺利完成,他想对河南城建学院的领导和同事真诚地说声感谢。刚入村时,全村有93户贫困户未脱贫,其中一部分贫困户还住在危房中,恰逢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开始实施,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认为这是解决危房问题的一个难得机遇。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利用村里有小学、有幼儿园的有利条件,把全乡9个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争取到了我们村。最终31户贫困户顺利搬进了第二批易地搬迁点。搬迁过程中,我们主动服务,组织村组干部解决搬迁中的实际困难,家中无劳力的村组干部上门主动帮助,搬迁群众顺利搬进了新居,同时顺利解决了贫困户住危房的问题。对于搬迁的群众,除了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外,我们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香菇大棚13座,鼓励搬迁群众在内务工增收、同时收益全部用于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
       通过以上的努力,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解决了危房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增收的渠道,顺利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团结一心,共创辉煌
      在他驻村的这几年里,村里的老百姓们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让他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在炎热的三伏天,送来了解暑的西瓜。在遇见困难时,村里的老少齐心协力帮他解决问题。经过这几年全村父老乡亲的共同努力,路灯亮了,村里的道路硬化了,文化广场更加漂亮了,环湖路也修葺一新,54户贫困户顺利的住进了新楼房,村里的集体经济也有收入了。这些工作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村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
      深谋远虑,做好未来规划
      今年3月份,河南城建学院新选派的第一书记胡建业同志已经入村工作,二人一起为搬走岭村未来的发展谋划了蓝图。
      先是持续加强党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党建宣传氛围。积极宣传村规民约、乡村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知识宣传,营造浓厚的抓党建促脱贫氛围。

其次做优做强集体产业。对蓝莓产业园,蓝莓属于高端水果且采摘周期较短,随着以后产量逐年上升,以后主要在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做好北上广大型水果批发市场的对接,直接由冷链进入大型批发市场上半年,我们有两批进入北京市场、一批进入广州市场,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市场反响不错,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拓这方面的市场,争取完成部分果品进入高端市场的目标;另一方面,开拓本地市场,尝试采摘园的模式,成为暨赏昭湖美景、休闲采摘、农家休闲的重要一环。继续发挥香梨基地带动农户的作用,利用种植大户对农户种植技术的带动和示范,提高果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下一步,抓紧完成香菇种植基地的建设,利用河南城建学院的技术优势,开展羊肚菌、猴头、羊肚菌等技术示范推广,形成新的增收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民俗试点建设,早日把搬走岭村建设成为“春季赏梨花,初夏采蓝莓、七月吃西瓜,秋季摘香梨”的一个特色休闲旅游小山村。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搬走岭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会圆满完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杨尧军把扶贫攻坚的使命和责任扛于肩,干实事,实干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扶贫工作,做了大量亲民为民的工作,为精准扶贫做出了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大学生记者团甄国帅 张梦娟)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