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局“志智双扶”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9年“拔穷根” 16000多人开启新生活

作者:王悦      发布时间:2020-09-15 00:00:00      浏览:905965      字数:1554     


本报讯(记者 王悦)9月8日,初秋时节,走进保定市唐县安庄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这里有我们脱贫致富的秘籍。”村民安全好指着成方连片的大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夸蔬菜产业让他翻了身。

以安庄村为代表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自2012年以来,管道局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按照河北省委的整体部署,主动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胜全面小康冲刺之际,管道局拔掉实现全面小康路上的贫困堡垒,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9年来,管道局累计选派62名干部,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帮助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兴业庄村、大方庄村,大城县流标村,保定市唐县安庄村,承德市滦平县西井沟村,围场县小上村、惠汉村7个村庄,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设村民中心(村委会)、改造村街道路、改建幼儿园改造自来水管网、整治村容村貌、扶持产业发展、开展捐资助学和医疗帮扶、精准帮扶特困户,惠及村民16000多人。

曾经的围场县小上村是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的贫困村,村民生活穷苦,经济发展落后。在管道局的持续倾心付出下,小上村已焕发了全新的面貌: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1.48%,下降到今年的0.42%,人均年收入提高到了4200元。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产业兴则脱贫快。管道局将“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准则”,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走进围场县惠汉村二组村民张瑞祥的牛舍,一头头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饲草。“现在每年卖牛能挣3万来块钱,地里还种着粮食,平时还能出去打点零工,收入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惠汉村曾经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680元,管道局驻村工作组进驻后因地制宜,新建牛舍脱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两批共计63户申请盖牛舍,130余人靠养牛实现脱贫。

保定市唐县安庄村地处浅山区,人均耕地少,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收益低下。管道局驻村工作组充分调研后,投资建成占地31亩的15个蔬菜大棚,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并与种子公司与承包户达成了收购协议。

“这样一来,村集体每年获得承包费4万元用于分红,村民们还能在蔬菜大棚里工作挣工资”,安庄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毛鹏翔说道,安庄村的村民也变成了“三金”农民,他们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能在蔬菜大棚打工获得“薪金”,还能分红获得“股金”。

就业有“术”,脱贫有“路”。管道局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让村民致富之路更加有底气。“惠家建材有限公司”、“旭日家庭农场”和“土豆存储库”三个项目投资近1880万元,为村里和周边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累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510人。

“2016年冬天,土豆都存在山上小土窖里,赶上大雪封山运不出来,眼看着价高卖不上干着急,等入春能拉出来了,土豆也捂得发芽了,损失了几万斤。”2017年,管道局驻村工作组便在村口建成一万吨土豆存储库,土豆销售分红部分按比例分配给全村农户,同时解决了50余名村民就业。经过四年的努力,惠汉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8%,低于国家贫困发生率2%的标准,整村实现脱贫退出。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管道局通过精准资助、控辍保学、送教上门等一系列措施,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家庭托起明天的“希望”,真正实现教育脱贫。

“我们有校服啦!”2018年6月27日,围场县小上村小学19名孩子们终于告别了上学期间着装不统一的历史,穿上了由管道局员工捐赠的38套校服。准高中生董硕曾因家中穷困面临辍学,管道局驻村工作组了解情况后,第二天便凑足学费送到了董硕家中。“感谢他们呀,我家孩子没有因为穷被耽误,也学到了文化。”孩子顺利进入了高中,董硕父母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如今,管道局负责的7个帮扶村已全部实现脱贫。管道局用实际行动和务实成效,为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河北省委、当地政府和广大村民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