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故事,关于我和我的北林……

作者:高霞,倪添翼     编辑:高霞      发布时间:2019-10-11 00:00:00      浏览:952343      字数:2290      查看原文    
简短说明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依然萦绕在耳边,在北京林业大学67周年校庆之际,《我和我的北林》按照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精心推出了7个小故事,表达爱校情怀。

这七个故事,关于我和我的北林……

 请关注 北京林业大学 2019-10-11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熟悉的旋律依然萦绕在耳边~

在北京林业大学67周年校庆之际

【我和我的北林】

也有一些故事要说给你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夜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1951年梁希先生在《新中国的林业》一文中,提出了“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

正是由于梁希先生的倡议,1952年,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前身)才得以成立。北京林业大学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梁希先生的关怀和帮助,梁希先生对于林学和林业的真知灼见,直到今天还深深影响着北京林业大学广大师生,梁希先生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也成为北林人的奋斗目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2014年顾正平和沈瑞珍重游红场瓦西里大教堂


相遇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2012年北京林业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一对夫妇用自己的积蓄为工学院发展基金捐资10万元,用于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这对夫妇就是顾正平和沈瑞珍。做人生的主人,让生命绽放,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50年代,他们共同留学苏联,并在那里完成了美丽的邂逅,1960年结为伉俪,此后,在北京林业大学度过了五十多年的美好年华。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共同见证中国林业机械学科的诞生及其发展与变迁;他们在林家大院投身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成为林业机械学科的专家和林业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夫妇二人在生活事业上比翼双飞、相得益彰。他们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不需要过多言语,漫漫岁月长河就带来他们致力林业事业、回报奉献社会的多彩生活故事,也给我们无穷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刘晓明介绍获奖作品


夺冠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1990年,国际风景园林学坛发出一片惊呼!

在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刘晓明一举拿下了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学生设计竞赛的第一名,这次夺冠,是我国大学生首次获此殊荣,代表着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随后,这一奖项更是一连三次被孟兆祯的学生摘得,这位园林大家更由此声名远扬。

近30年过去了,昔日的青年学生也成为了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北林教授们指导的学生在各类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北林建设双一流高校贡献了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1952年沈国舫(前排左2)留学前苏联与同学合影


回归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我们是涓涓细流都要进入大河

最后形成洪流

来推进这个时代的发展

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尽量使得我这个部分贡献更大一些

但总要归到国家复兴伟业的大洪流里去

——沈国舫

1950年的春天,正在读农业课外书的少年,刚巧看到画报上苏联于1948年开始的农田防护林建设计划,他很兴奋,1950年秋天,不到17岁的沈国舫兴冲冲来到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报到,从此进入“林家院子”,开始了一生与树木打交道的历程。

1951年7月,他接到通知,要他准备去苏联留学。当时600多名同学中,只选了两个人,学林的只他一个。

1956年,为了投入到祖国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他谢绝了老师希望他继续读研究生的挽留,回国参加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的林业现状。他相信,祖国需要绿化,国家需要人才。1956年,乘坐横穿西伯利亚的火车回到阔别五年的祖国,走进北京林学院的大门。


图片
图片

图 /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北京林业大学荒漠生态系统分队合影


北林你好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2017年,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8支团队首次进入考察队伍。

我国首次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涵盖地质构造、古生物、地球物理、气候与动植物研究等50多个专业,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诸多空白。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的8支团队的科考任务,主要围绕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草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畜牧业、湿地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变化、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态效应、植物多样性变化、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重大泥石流灾害及风险、高原城镇化绿色发展与调控等内容开展考察研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2019年赴内蒙古科右前旗支教的教师教育扶贫服务团


白昼流星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2019年8月21日,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20名教师组成的教师教育扶贫服务团,站上了科右前旗二中、三中的讲台。

在这个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北林持续聚焦科右前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助力科右前旗打赢脱贫攻坚战。

北方晚风苍凉,深夜灯光掩映,这20名教师还在奋笔疾书,他们把孩子们的未来牢牢系在心上。在过去的四时晨昏和未来每一个相似的日子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师的初心,承担教育扶贫的使命。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无悔的事情。用所学之识,反哺这片土地上的苍凉角落。

恰如白昼里,有流星划过,而幸福,将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得以实现。

誓言本如斯,青春当如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彭丽媛和塞尔维亚总统夫人贝尔格莱德植物园种下中塞友谊树


护航


我 和 我 的 北 林

美丽的多瑙河畔坐落着有140多年历史的贝尔格莱德植物园,2016年6月18日上午,彭丽媛同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德拉吉察一起,在这里种下一棵珙桐树。

这棵珍贵的中塞友谊之树,正是由北京林业大学有关专家精心培育的。

别名“鸽子树”的珙桐,是南方树种,在北方难以存活。经过北林的专业技术保护,它从四川、湖北飞到北京,又飞出国门,被赠送到塞尔维亚。树苗假植、水枪清洗、树苗树叶、定制包装……半个月多的努力,北林大完成了时间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让这个美丽的树种带着北林人的呵护长在了塞尔维亚。

彭丽媛表示,良好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未来,北林也将继续成长,为祖国的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图片

爱林,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无论用何种方式,

有一种情怀永不过时,

那就是——我和我的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