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呼唤

——北体大女排CUVA夺冠之路纪实

作者:解植岗,秦培栋,王一     编辑:秦培栋,卢雪,王一      发布时间:2019-05-30 00:00:00      浏览:960083      字数:4716      查看原文    






不久前, 在主场球迷的欢呼声中, 她们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青春灿烂, 笑靥如花, 尽情享受着夺冠的喜悦; 两天后, 在队内总结会上, 她们却在教练、 老师和队友面前释放自我、 尽情倾诉, 有人几度哽咽, 有人泪如雨下。

5月20日下午, 在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女子组总决赛第二回合的争夺中, 北京体育大学女排以3比0完胜中山大学, 卫冕并成就 “四连冠”伟业。这是她们闪耀的成绩单: 近三年参加的全国比赛中, 北体女排全部斩获冠军; 奖学金全员覆盖, 多位队员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7人入选国家大学生联队, 并将在7月远赴意大利参加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其中, 孙文静更是走上了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职业赛场, 成为新时代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又一范例。

有人说 “中国女排”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还有人说“北体女排”在北京体育大学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北体女排的CUVA夺冠之路就是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呼唤。

踏石留痕, 必不驰于空想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 必须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初, 北京体育大学先后成立青训大队和系列项目青训队伍, 为竞技体育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成绩斐然。在 1976年袁伟民重新组建的女排中, 15岁的曹慧英、 杨希、 陈招娣都是北体青训队伍中的佼佼者, 她们不仅是后来 “ 三连冠”时的主力队员, 也是女排精神培育与塑造的亲历者。

“没什么是应该的, 冠军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拼下来、 抢下来的。”排球教研室主任孙平教授这样告诫女排队员们。慈爱的她最清楚, 北体女排能有今天的成绩跟平时的苦练分不开。

这已是北体女排在CUVA的 “四连冠”, 在旁人眼里, 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她们来自中国体育的最高学府——北体大。但作为北体大的学生, 她们自己最清楚, 冠军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有汗水、 有伤痛, 更有对胜利的执着与追求。

赛季初, 面对新老交替, 北体女排在主攻和二传位置上一度无人可用。教练姜威大胆启用大一新生李雨霏和于仡楠担任首发, 这意味着球队从零开始、 重新磨合。

“她俩都受了不少委屈, 特别是李雨霏。 ”姜威说。二传手是场上进攻和战术实施的组织者, 需要拥有良好的视野和过硬的技战术水平。所有人都将李雨霏跟球队之前的二传,现在已经进入职业队的孙文静比较, 看她能否胜任。

球传不到空位、 跑不到战术位、 防守不够好, 各种失误频发, 作为队中年纪最小的队员, 李雨霏身上的压力倍增, 委屈的情绪总是在不经意间爆发, 泪水和疲惫像潮水一般侵袭着她。

时间不等人, 面对即将到来的联赛, 姜威狠下心, 让李雨霏跟着男排训练, 上训练量。跟男排练完, 李雨霏自己再主动加练一个小时, “每次回宿舍她都是最晚的。 ”她的室友说。

“我们的强是怎么来的?是抓训练抓出来的。” “世上最怕 ‘认真’ 二字。她们天分也许不是最高的, 但是通过苦训,她们做到了这个位置上最好的自己。”孙平说。

从孙平、 姜威和女排姑娘们身上, 不仅看到了女排精神的历史传承, 也看到了新时代以北体女排为代表的北体师生“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实干兴校之举。

咬定青山, 誓攀技术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 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 敢于争第一。”

联赛开始, 之前三连冠的北体女排一路过关斩将, 打到北方赛区四分之一决赛。出乎意料的是, 在中央民族大学女排面前, 她们差点栽了跟头。比赛中, 中央民族大学利用孙文静缺席而产生的衔接漏洞, 用战术不断冲击北体女排。前三局比赛中, 北体女排1比2落后, 这是北体女排四年来首次在CUVA一场比赛中丢掉两局。被逼到绝境的北体女排姑娘们深知, 再输一局她们就要跌出北区四强, “不抛弃, 不放弃”。她们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就如中国女排一样, 不到最后一刻, 飞身救球不会停止, 奋斗的精神不会停止。后两局,北体女排众志成城, 打出气势, 赢下比赛。

这只是一个缩影。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女排姑娘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志向, 无所畏惧的坚韧勇毅激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姑娘们的成功还得益于北体排球刻苦钻研、 科学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传统。北体大历来重视排球的科研攻关、 科学备战, 有攀登技术高峰的优良传统。国际奥委会 “学习和研究奖”、 国际排联 “银十字”勋章获得者, 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 原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马启伟教授, 被国际排联公认为对国际排球运动发展贡献最大的人之一, 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网球运动》 《排球裁判法》 《排球运动》 等著作。北京体育大学教师、 原中国女排主教练、 中国女排巅峰时期的总顾问李安格教授, 是众所周知的 “ 创新迷”, 共发明了100多项排球新技术, 其研发的 “单脚背飞”等技术, 为女排 “五连冠”立下赫赫战功。

今天, 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 教研室、 教练传承不固步自封, 主动求新求变, 借助科技赋能, 提升教训水平。2018年学校从意大利购买了先进的发球机, 运用到平时训练中, 并在这台机器的基础上加强科研攻关, 研发更适合的发球设备。她们还借鉴国际先进的训练方法, 拓展国际视野, 创造机会在国际舞台磨炼。现在教练姜威和7名主力队员已入选中国代表团, 出征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科技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 北体女排正跟随学校奋进的脚步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

上下同心, 共绘壮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迫切需要迎难而上、 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从马启伟、 吴中量等老一辈教师身上, 我感受到排球教研室是团结、 不为名利、 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事业上的集体。”70岁的退休教师、 排球教研室原主任高子琦, 家住魏公村,距学校10多公里, 比赛前一天特地来到现场帮忙布置场地。

作为教练, 姜威对待她们亦师亦友。决赛前, 姜威对队员们说: “这只是一场教学训练赛, 你们平常心对待就行。”“教练, 你的手都是冰凉的。”比赛完后队员跟姜威拥抱后哽咽着说, 大家深知姜威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作为队长, 总决赛MVP贺琪没少跟李雨霏急, “那么简单的球都传不好吗?”已经大四的贺琪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已经三连冠了, 今年的冠军不能在她们手上丢了。贺琪主动站出来, 跟李雨霏沟通、 讲解, 让李雨霏清楚在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样的球。贺琪清楚, 作为一个团队, 更需要团结一心、 共同拼搏, 她们曾经也是在老队员的带领下这样成长起来的。作为待在球队时间最长的 “大队员”之一, 乔琳心中清楚, 于仡楠作为大一新生, 一来就是主力, 特别是跟 “三连冠”的老队员一起打球, 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可想而知。乔琳等老队员们言传身教, 让于仡楠知道, 什么才是 “北体女排”, 她们的胜利不是靠天分, 而是依靠团队和对排球的热爱及努力。

乔琳说: “看一支队伍的精气神好坏, 不光要看场上打球的队员, 还要看场下所有人的付出。”

老队员崔玉诺被父亲说 “最近比赛状态挺差的”, 吓得她哭了出来, 生怕拖队友的后腿。

李亚敏, 同样大一的她, 作为陪练, 她害怕自己模仿不到位导致队伍输球。

杨霏, 被队员们亲昵地称为 “杨经理”, 她几乎包办了球队上上下下的杂务。

上下同欲者胜。在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征程中, 面向体育、 教育两个大局, 以北体女排为代表的北体人, 携手拼搏,共同描绘事业发展的同心圆。

理想铸魂, 坚守育人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 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排球教研室党支部是个光荣的集体, 曾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党支部、 北京体育大学优秀党支部等荣誉。教研室10名教师, 10名中共党员, 时刻牢记使命, 立德树人, 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 她们通过党建带团建, 以女排精神思想铸魂。入党积极分子崔玉诺说, 从老师、 党员学姐身上感受到北体女排的力量与震撼。

教研室主任孙平教授, 北京市师德标兵、 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谈及荣誉, 她说最看重 “学生最满意教师”这一称号。孙平一直以 40 年前她的老师为榜样, 鼓舞和鞭策自己。 “他们对于教学很有热情, 他们总是亲力亲为。”

教练姜威,曾在郎平指导麾下作为主力获得全国甲A联赛冠军。2016年12月开始执教女排,姜威深知这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球队,暗下决心要将女排打造成王者之师。姜威接手球队后给当时只有7个月的孩子断了奶,全身心投入训练、比赛。每天早7点之前到校,晚7点之后离校,每周六天训练,有时要一天两练,经常加练到晚上9点。

姜威说: “宁可要训练场上的伤痛, 不要赛场上的心痛。”今年的总决赛采用了主客场制, 姜威毫不讳言地说:“自己其实是有担心的。”姜威担心在主客场制里伤病问题将会凸显。

让姜威又心疼是, 场下有些闷葫芦的于仡楠, 在训练中受了腰伤, 还是其他队员偷偷告诉她的。

“训练还能坚持吗?”姜威问于仡楠。“我能顶下来。”于仡楠说道。她不想让教练担心, 更不想让队友担心, 因为于仡楠知道, 自己身上承担的进攻任务很重, 跟队友磨合的时间短暂。她更知道, 其他队员身上都有旧伤, 大家都在坚持。

黄文婷的腿训练完站都站不起来, 乔琳下楼梯的时候脚会咯哒咯哒响, 睡觉都会被疼醒, 贺琪的膝盖上缠满厚厚几层胶布, 因为她髌骨上的老伤?

北体大副校长陈立人在总结会上说: “女排最让我感动,这么多队伍中, 女排对学校诉求最少。”

一叶知秋, 北体女排是新时代北体大办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体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理想铸魂, 不忘为党育人、 为国育人初心, 努力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接班人。

办赛参赛, 展现时代新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 喊得来的, 而是拼出来、 干出来的。”

学校党委对此次办赛和参赛提出明确要求, 办赛要做到极致, 体现大局意识和工作水平, 参赛要展现新时代北体学子专业水准和时代风貌。

女排决赛之前, 学校刚刚完成服务国家重大赛事的保障工作。在确认北体女排要在学校进行主场比赛时, 留给学校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为此学校先后召开4次推进会部署办赛保障工作, 共有16个部门、 学院参与到比赛的服务工作中。

5月18日晚8点, 综合馆重大赛事才结束, 为保障19日中午女排适应场地, 场馆师傅们连夜撤掉了馆内所有的乒乓球台, 铲掉了五人制足球场的划线, 重新画上排球比赛的场地线, 架起排球网, 搭建背景板, 调试设备?

19日, 狂风席卷京城, 气象局发布罕有的 “大风黄色预警”, 来京的航班被延迟或备降其他机场。训练竞赛处的老师们往返于学校与机场, 分批次接回耽搁行程的官员和裁判, 直到20日凌晨1点才完成任务。

国家队训练基地保障任务重, 但为了给赛事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将国家队训练基地宿舍留给客队中山大学, 北体女排则住在学生宿舍。比赛场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场馆内仅有一间条件好的休息室留给了对手, 北体女排则用了临时腾出的一间堆放物料的小屋。

现场表演的啦啦操队, 根据排球比赛的场地特点以及观众的视觉角度, 在队形、 空间上编排创新; 在音乐风格上选择了富有北京特色、 展现体育精神的歌曲, 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北体大主场, 让中山大学和现场观众感动的, 还有主队球迷为客队中山大学加油的欢呼声。这是北体大青年学子的风采, 展现了新时代北体大的教风、 学风和校风, 同样为学校和自己赢得了喝彩和荣誉。

看到的, 看不到的还有很多, 譬如安保人员, 譬如被汗水打湿后背的吉祥物演员?

这就是新时代北体人, 拧成一股绳, 劲往一处使。当被问及接下来的计划时,姜威说道: “都已经过去了,马上又该准备参加世界大学生排球联赛了。” 对于胜利,她们将不间断地拼搏下去,追求下去?  “像老虎一样,咬牙死磕,一分一分往上顶,一步一步朝前挪,绝不后退一步。”

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绝对不是个人的成功, 而是需要依靠具有坚定意志和信念、 永不言败、 永不退缩的团队。北体女排追求的是冠军吗?是, 但又不尽然?

北体女排是北体大的钢七连, 也是北体大许许多多奋斗集体的缩影, 这些英雄的集体传承着女排精神, 响应体育强国梦的时代呼唤, 汇聚成新时代北体大改革奋进的力量, 担起了新时代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历史使命。

(北体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