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青年使命 信守家国情怀

——访我校教育学院学生魏茹

作者:陈龙辉,杨傲国,仇少奇     编辑:席璇方     版面:第06版:第06版      发布时间:2020-11-30 00:00:00      浏览:960435      字数:1766      所在版面图


2020 年 5 月,我校收到了兴平市阜寨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寄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我校教育学院魏茹同学在阜寨镇疫情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我校培养出优秀学子表示感谢。

回首年初,新冠疫情来临之际,整个国家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以往熙熙攘攘的交通站点不再拥挤,昔日人流如织的街道变得凄清冷寂。疫情像一阵风般席卷了中华大地,打破了原本的安宁祥和,本该属于节日的热闹和欢乐被病毒冲散,随之而来的还有无尽的紧张和恐惧。但在这份寂静的背后,却有着令人动容的画面:祖国大地上许许多多的战士们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凝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同疫情作斗争。

斗争越是艰险,精神也就显的更加伟大。我校教育学院的魏茹积极响应兴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她自愿加入了抗疫志愿者的队伍,选择用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所学、所知、所为,去践行并引导身边的人,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查医生援鄂日记》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笔者在与魏茹的交谈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女孩身上所散发的光芒。在病魔肆虐的时候,她每天都在家中关注着疫情的消息,当看到电视上报道的那些在平常看似普通的人不顾自身安危冲向重灾区时,她开始深深地敬佩着这些奋战于前线的医疗人员。“正是有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舍小家保大家,以生命赴使命,以前仆后继的精神,才有我们后方的安稳。”魏茹深深地敬佩着他们无畏逆行的勇气和无私付出的精神。在国难面前,他们有的瞒着家人上战场;有的坚守工作几百个小时;有的主动请缨,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正是因为这些一线的勇士们、战士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才得以换来我们如今的安全。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潮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一名宝鸡文理学院的学子,我也想在这场防‘疫’战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魏茹这样说到。魏茹与村上的干部一起在村里进行基础的疫情排查,询问近期是否有人员出入外省与有身体不适等症状,这就意味着她将会与许多人接触,也可能增加她患上新冠肺炎的概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抗击疫情的决心。

每个人都是一束荧光,点点微光汇集,便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在疫情越发严峻时,兴平市下达了在各个单位征集抗击疫情志愿者的文件,要求设置多个观察点以便信息收集。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魏茹与其他的志愿者们一同报名参加。她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除了每天按时按点地奔波在镇上的各个站点为居民们登记信息、测量体温、进行武汉人员接触史等信息收集工作,同时也向居民们宣传新冠病毒的传播与预防知识。从刚开始的生疏到之后的熟练,是魏茹一次次穿梭在各个街道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正是由于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的防线才变得更加坚固。

没有一片阴霾不会消散,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党与国家正确的领导之下,疫情基本上得以控制,人们的生活慢慢回归正轨,国家也在逐步恢复往日的繁荣。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一位走在前列的志愿者和每一位自我隔离的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如今,志愿服务工作早已成为高校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也早已在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时期里,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致力于疫情防控斗争中,为他们所在的社区以及村庄的防疫工作保驾护航,铸就了新青年的伟大抗疫精神。

经历了这次志愿防疫活动,用魏茹自己的话来说“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一纸令下,全国亿万民众自觉隔离,各地医疗队伍、志愿者们纷纷奔赴前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从 2003 年肆虐的非典,到2008 年的汶川地震,再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永存,纵有再多的灾难,也从未让我们屈服过。而这场疫情,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成年礼,唯有正视这样的经历,在磨难中汲取教训与经验,才能够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履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像魏茹这样积极投身于防控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

“90 后”

“00后”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自己的力量。而这些彰显着青春的面孔,用尚显稚嫩的肩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凝聚成了一股股磅礴之力,在抗击疫情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