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前路艰辛 创新成就更高发展

——访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冯海涛博士

作者:陈晨晨,曹莎     编辑:席璇方     版面:第06版:第06版      发布时间:2020-11-15 00:00:00      浏览:960434      字数:2774      所在版面图


冯海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我校 AIE(聚集诱导发光)研究中心(校级实验平台)负责人,陕西省省级人才,宝鸡市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深圳劲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顾问。2016 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6 年-2019 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唐本忠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设计合成 AIE 大环化合物,用于超分子组装,药物控释的研究;2.开发各种新型的 AIE 染料,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光学成像;3.室温磷光(RTP)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3 项。近年来发表 SCI论文 30 余篇, 包括 Chem. Soc. Rev.; Co-ord. Chem. Rev.; Nat. Commun.; J. Am.Chem. Soc.; Che m. Mater.; Chem. Sci.;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等期刊, 4 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1 篇“热点论文”,文章总引次数超过 900 次,H 指数为18,相关成果多次被媒体和学术网站报道。

自从踏上科研道路的那一天,自从接触到自己亲手开发的荧光材料的那一刻,他就深深爱上了这个领域,将这项科研变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他是如此地热爱这个领域,以至于实验室每天都有他的身影。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如今任教于高校,他对科研的热爱依旧是那么浓烈。他就是我校 AIE(聚集诱导发光)研究中心负责人冯海涛博士。

八月中旬,时隔三个月,冯海涛博士再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 JACS(《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此前他曾在一个月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子刊和 JACS 等国际顶级期刊连发三篇重量级学术论文。一腔热血造成就初次见到冯海涛博士是在他的办公室,他笑容亲切,年轻稳重,充分展现出青年学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自 2011 年以来,冯海涛博士一直从事有关发光材料及其潜在机理的研究。他说:“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看到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都是和光有关。”他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聚集诱导发光,英文是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简称 AIE)。冯海涛博士向笔者介绍到,目前他课题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开发新型的 AIE 染料分子以及研究它们潜在的应用,例如用于光电功能材料、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生物成像和治疗等领域,他最近发表的几篇论文就是关于 AIE 染料对癌细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最初接触这一领域,冯海涛博士也是“师傅领进门”,但有如今的成果,全靠“修行在个人”。他开心地和笔者说:

“看到自己开发出来绚丽多彩的荧光材料,心情就非常舒服,非常有成就感,于是就深深喜欢上这个领域。”基于这种热爱,他此后都专注于这一领域。可是,科研道路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强烈的兴趣很难做到坚持不懈。他说他曾经合成了一个荧光分子,发出非常漂亮的黄绿色荧光,但一直没有找到它的用途,导师慢慢对这个分子失去了信心。但他却没有灰心,一直坚持研究,心情不好时就把这个材料拿出来,看看它漂亮的颜色,想着不应该这么轻易放弃。后来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将这个漂亮的分子报道了出来,而这篇论文所刊登的期刊,也是他所在实验室当时发表论文层次最高的期刊,他本人也让导师刮目相看。冯海涛博士说:“认定了一件好的事情之后不要轻易改变、放弃,是金子总会发光。”埋头科研铸未来冯海涛博士在科研中脚踏实地,又以创新为理念,不断前进。面对自己发表的多篇重量级论文,他解释说:

“看上去是我一个月发表的,但这是我前面两三年工作的积累。”任何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是惊人的付出和努力。“悟性、创新性、踏实和韧劲,”这就是冯海涛博士的品质,也正是这些品质,使得他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他是我校 AIE研究中心负责人,也是陕西省省级人才、宝鸡市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且获聘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Aggregate》杂志顾问编辑,深圳劲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顾问。近年来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被引用1000 余次,相关成果多次被媒体和学术网站报道。如此多高质量论文的发表,足以证明他背后的努力程度。

当笔者问到他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有何建议时,他年轻的脸庞露出谦逊的微笑,说道:

“因为我自己也比较年轻,所以谈不上给意见和建议。但是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看一看、走一走,去高水平的课题组学习一下,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他表示,年轻一代也是比较辛苦的,因为科研没有坦途,也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科研成功的保障,在刚开始的起步阶段,还是要耐得住寂寞,不管周围环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自己的心是沉下来的,就能怡然自得。除了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在这一交谈过程中,冯海涛博士回忆了自己当初在香港做博士后的日子,他每天在实验室几乎都要待到凌晨十二点才回到校外租住的房子休息,而在他回到高校上班后,他依然保持着这一习惯,他的课题组总是明理楼最晚离开的那一个。或许正是这么拼搏的努力与不懈的坚持,才成就了如今的他。形成特色获认可冯海涛博士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表示,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科学研究,高水平的成果往往是以高水平论文的形式呈现,以前几乎都是一流的大学和院所才能发表高层次文章,现在这种规律慢慢在打破。教学和科研是大学发展的两条腿,两者缺一不可,很多学校现在非常重视科研,只要学校舍得投入经费、投入人员,取得高水平成果只是时间问题。

近年来,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创新也是其中之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引擎作用,作为宝鸡市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冯海涛博 士,从2011 年读硕士的时候正式进入聚集诱导发光领域,到如今进入高校工作后一直在思考 AIE 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既然自己现在已经独立开展工作了,那就要跳离原来所处的舒适圈,不能一味地研究别人做过的东西,要做有自己特色的工作,要进行创新。他目前的想法就是将现在的 AIE研究与手性化学、超分子化学结合起来,这个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还告诉我们,做科研就要坐得住冷板凳,比如聚集诱导发光这个领域的发展,最开始唐本忠院士看到这一独特的光物理现象的时候,敏锐地觉察到它的与众不同,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 2001年的第一篇文章,到现在每年几千篇与 AIE相关论文的发表,足以证明我们华人开创并领先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鉴于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唐本忠院士团队被授予了 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 年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AIE 推选为今年十大化学新兴技术之一。

冯海涛博士今年数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这充分肯定了他的研究能力和成果。在与他的交谈之前,笔者以为他是一位不苟言笑、难以接近的学者,但经过交谈之后,却感觉更像是一位亲近的朋友。冯海涛博士勇于创新,坚韧不移,沉着稳重,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学者的优秀品格。科学研究前路多艰,冯海涛博士将继续坚守研究阵地,勇攀学术高峰,致力学校教学,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