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朱显谟院士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西农智慧﹄

作者:刘玉峰     编辑:杨远远     版面:第03版:第03版      发布时间:2020-12-05 00:00:00      浏览:961829      字数:1080      所在版面图





  12月4日,学校举行朱显谟院士塑像落成典礼并召开纪念朱显谟院士诞辰105周年座谈会,这是继隆重纪念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百年诞辰以来,我校又一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集中纪念科学家活动,也是校党委扎实推进“百年百人”活动的生动实践。
  1915年,朱显谟出生于上海崇明,从小立志做一名科学农民的他,弃工学农选择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就读。大学毕业后,先后跟随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光炯,土壤胶体化学和黏土矿物研究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熊毅开展土壤调查。1959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举家迁至杨凌小镇,从此扎根黄土高原50余年,把毕生献给了挚爱的土壤研究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学界誉为土壤学家和水土保持学家、古土壤研究的开拓者、人为土壤研究的先驱、黄土高原国土整治战略家。
  学习朱显谟院士,就是要学习他锲而不舍,“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笃定与执着。朱显谟院士从事土壤、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科学研究70余载,扎根黄土高原半个多世纪,足迹遍及华南、华北、东北、西北,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以及土壤侵蚀的规律与特征,总结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等理论创新成果,极大推进了我国土壤科学和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学习朱显谟院士,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实践,“不唯上、只唯实”的批判与质疑。20世纪50年代,针对专家提出的“黄土高原黑垆土是栗钙土”的学术观点,朱显谟并不一味盲从,而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寻求答案,通过对陕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发生演变的研究,特别是研究了塿土、黑垆土的主要成土过程,纠正了以往将黄土高原黑垆土、塿土划为栗钙土的差错。
  学习朱显谟院士,就是要学习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无畏和担当。针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恶性循环,结合实践,朱显谟提出了“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验证方略的科学性、合理性,他先后4次发文论证予以论证。“28字方略”被国家科技攻关试区广泛采用并在流域治理中得到验证,如今,黄土高原植被盖度从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约65%;黄河输沙量由20世纪上半叶的年均16亿吨,减少到近年来不到2亿吨,朱显谟院士为实现黄土高原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一种精神叫奋斗,有一种力量叫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朱显谟院士在黄土高原奋斗半个都多世纪,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科学家精神的集中代表,更是“西农精神”的弘扬者、传承者。让我们学习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贡献“西农智慧”和“西农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