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功利

作者:王栓萌     编辑:袁茜旎     版面:第03版:箐箐校园      发布时间:2020-11-26 00:00:00      浏览:964952      字数:1737      所在版面图


      昨天下午临近下班,正在被- -些事搅和得怒火中烧,思政部常主任悄然而至,顿时吐槽欲爆满,随性地把个中种种不爽和不解喷涌而出,如果录下来,估计能上路边社吐槽大会。好在常主任心理素质高,还能尬尬地“嗯嗯”几次,没有当面“呵呵”,有了化“吐槽大会”为“相声新势力”的意思。其实吐槽的核心观点就- -个, 我们的学生好像在宏观问题上已经“根正苗红”,而在微观问题上继续在践行功利主义,努力精致利己,这样矛盾吗?尽管我们]的尴尬相声说得眉飞色舞,言辞铿锵,无奈班车不等人,为了省1块钱241车票钱,还断了言语,在追校车的路上- -路狂飙,但问题还在脑海中持续翻腾,直到早上坐241时才有了一点想法,仅此和大家絮叨絮叨。
       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多年前有-一个段子具有一定代表性,后来因为看似政治不正确就不怎么流传了,但老王觉得可以说一说。段子的大概是这样的:说是一个记者街头采访一位大爷,问他如果他有一千万,假设我们要打美国,他捐多少?大爷大手-挥说一千万全捐。 记者又问他,那如果你有两头牛,你捐多少。大爷却说啥都不捐,记者很不解,追问大爷,你有一千万你都愿意捐,为啥两头牛却舍不得?
大爷回答说,因为我真有两头啊...
      这个段子当初的确有映射爱国主义阵营里心口不- -的虚妄分子,但也有责任与义务不相匹配的话语陷阱。如果说让大爷捐几十斤牛奶老王觉得大爷还是不会犹豫的,因为疫情期间老王老家在葡萄园千农活一天挣80块的大婶都捐了50块呢。
      那我们的学生有没有这样的倾向呢?客观讲,老王觉得有。
      说有,是因为老王和很多同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问,“假如美国继续挑衅中国, 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生军事反击,两国开战,你们]愿意做什么?”“参军! ”“上战场!” “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大家群情激昂。但要学生们自愿为此放下手机,告别游戏和抖音,去操场强健体魄、去教室学习本领,其实还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毕竟“躺在家里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躺在宿舍貌似就是换了个地方罢了。在这,老王觉得可以用京师大学堂第四任校长张亨嘉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予以勉励一“诸子听训:诸子为国求学,努力自爱!”
      那么这种倾向可以接受吗?老王昨天吐槽的时候觉得不可接受,今早坐上241觉得可以接受。
      因为,老王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有很多学生很注重功利,对于个人荣誉和利益看得很重,甚至有些学生正滑向精致利己,历次评优评奖的金鼓喧阗都可见-斑,老王都曾无意间听到某学生“等入了党就不再混学生会了”的妄语,也曾因指导项目过程中学生急功近利的言辞而懊恼,这类问题也让我屡屡不得释然。可尽管如此,老王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也不敢苟同,觉得学生追逐功利好像也无可厚非,只要有一颗进取心,在奋斗和奉献中绽放自己,通过其追求功利反而具有了正能量意义,从这个意义看我们应该给学生们这份进取心点赞,它毕竟跟“御宅”、“佛系”、“丧”划清了界限,更何况我们每一一个人都在为某种形式的“功”和“利”而熙来攘往,无论为公义共利还是为己欲私利,何必要“相煎何太急”呢。所以,老王所担忧的不是学生们追求功利,而是有些学生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利欲熏心。我们老祖先用了几千年所诠释的“义利观”都是将“义”置于“利”先,将“功”置于“名”前,追求名实相符,-份耕耘分收获,强调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苟得"不义之利。当然,耕耘之路注定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一时半会还不会有所收获,即使最后收获了,也不一-定能够功成名就、钱粮满仓,但并不意味着老祖宗痴做“满纸荒唐言”,不解我们“-把辛酸泪”的味,只能说我们那股味还不够酸爽,还缺点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迈,不妨唱罢“敢问路在何方”,顺口来- -句“路在脚下”,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一日千里,-步-个脚印地走向诗和远方,多年后蓦然回首,原来也能走出个恍如隔世。所以,老王还是给大家说一声,让对义的坚守和利的追求再飞一会,毕竟青年和未来一样可期。
      最后,不得不澄清-一个问题,老王这个称谓跟我住在哪儿没关系,也跟本人年龄没有关系,本人以颜值担保油腻期还长,只是因为以2016级刘森林为代表的一-批学生老是这样话来喊去,听着还算顺耳,还有那么-一点点亦师亦友的味道,也就索然接受,希望诸位不要给贴上“保守”、“老顽固”的标签,就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