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献脱贫

记学院驻峡山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第一书记”王会礼

作者:张晨晨,陈颖,崔娟     版面:《今日潍职》校园生活版(第三版)      发布时间:2020-07-15 00:00:00      浏览:970410      字数:2865      所在版面图

一片赤诚献脱贫

——记学院驻峡山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第一书记”王会礼

 

在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有一个人以一片赤诚扎根大地,即将退休确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脱贫摘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学院驻太保屯村“第一书记”王会礼。2019年4月17日,他在自己57岁生日当天来到太保屯村报到,挑起了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重担。从学校到乡村,从教书育人到脱贫攻坚,在寻常人看来这是一场遥远的跨界。但一年来,他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将“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落到实处,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扶贫路上结出累累硕果。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思想基础

“在王书记到来之前,我们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支部班子配备不齐,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工作开展也缺少活动场所。”太保庄街道太保屯村党支部书记邓守云说。在潍坊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筹集资金24万余元,带领村民建起了8间村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并改建了文化书屋、艾灸室、妇女之家、健身广场等活动场所,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他从领导班子、组织生活、工作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加强太保屯村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评星定级和党员积分制度,严肃组织生活,规范党员活动,将太保屯村党支部建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为了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解决村里的党员平均年龄偏大,精气神不足的问题。他组织选拔了一名年轻党员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确定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我经常与王书记促膝长谈,在他的影响下,我选择回乡创业,成立了少儿美术培训班。今后我要凭借一己之长,为村里孩子们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同时也要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谨记王书记的教诲,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美好家乡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返乡大学生党员韩松说。

上党课是太保屯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在七一建党节之际,他和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初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党歌也成为太保屯村党课活动的必备项目之一,嘹亮的歌声响彻太保屯村,激昂澎湃的旋律振奋人心。有些腿脚不便的老党员坐着轮椅也要去上党课,党员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年轻党员用青春书写奋斗,老党员们也重燃斗志。在2020年上半年峡山区党建工作评估中,太保屯村取得了社区第一的好成绩。

为保障村民农业用电,他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辞辛苦搞调研,亲自跑手续,找部门协调,为太保屯村申请到了市供电总公司一个40万元农用变压器建设项目。麦收时节,在得知农田道路损坏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通行时,他及时协调有关企业赞助资金,带领村民亲自上阵,出人出力修好了600米长的“致富路”。为加强与邻村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他协调村民打通了通往戴家埠秋月梨产业基地的田间道路。

技术服务产业  助推强村富民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作为一名农学专家,他深知产业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有产业才有发展,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基础上,他多次组织潍坊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到村里调研、指导,并依托潍坊职业农民学院,积极培养和扶持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想发展产业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他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赴临朐、安丘等地考察学习近10次,学习新技术。

遵循“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产业富民”的工作思想,王书记带领村民确定了产业项目,建立了冬枣产业合作社和秋月梨产业合作社,同时开展大樱桃、有机草莓、有机蔬菜、黑木耳等产业项目。为避免旱期无水可用,保证产业园正常运转,他争取30万元抗旱资金,克服红板岩地貌“打井难出水”的困境,打出了两口深9米直径5米的大口井,每口井蓄水量达100立方米,可解决十几亩地的用水需求。村民们说:“王书记打出的井成本低完全能满足产业园的用水需求,堪称产业园的“保命水”。

在王书记的指导下,太保屯建成了第一个示范产业园——杰皓合作社,这里种植了100亩有机火龙果和40亩冬枣。产业园所种植的火龙果自花授粉,一年多茬。“王书记亲自为我们选取优良品种,不仅收益高而且便于管理。”带头户自豪地说。冬枣的收益周期较长,为解决村民当下收益,他利用单位资金做杠杆,大力争取扶贫项目,敢于创新,积极探索间作经济作物模式,在冬枣树地间种植优质地瓜,仅是间作地瓜每亩地的纯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他还发挥专业特长,将探索种植间作圆葱、大蒜、紫薯、大豆等农作物。由于白天忙于村里的各项工作,他就利用傍晚夜间完成试验田的浇水、施肥工作。

“埋下种子,播下希望!”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他立足当下,更着眼于未来,打出抗旱井、修筑田间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示范产业园,发展间作经济,让村民既能在当下实现收益,又对未来满怀希望。

一心为民 打造宜居环境

初到村里,“天黑关门”的现状让王书记感触颇深,路灯年久失修,村民们夜间出行极其不便,于是他立即汇报学院党委,积极筹备资金,一周内就安装了27盏LED 高效节能灯,为村民解决了夜晚出行不便的难题。村民们说:“夜晚的村庄在路灯的照耀下和白天一样亮堂。”路灯不仅照亮了村里的主干道,更照亮了村民的心,树立起了“第一书记”在村民心中的办实事、解难题的良好形象。村民们惬意地在路灯下喝茶、聊天、跳广场舞,进行各种文娱活动,农村也有了丰富的夜生活。

太保屯村地势低洼,湾塘环村,村里的土路破败不堪,一到下雨天就无处下脚。“不仅要让路灯亮起来,还要让村民走上崭新平台的水泥路。”他心想。王书记积极争取移民资金50万元,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20万元,在2019年11月全面完成了“户户通”工作任务,彻底解决太保屯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泥泞路的历史,道路两旁由杂草丛生、杂物堆积到柳绿花红、瓜果飘香,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

太保屯村临靠公路,交通便利,由于路旁的大树枝繁叶茂,村口道路被遮挡,来往的车辆难以注意到村庄,也没有减速意识。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书记下定决心要增加村民出行安全系数。他多方奔走,联系交通部门争取资金5万元,在村庄两头建设了2个村名标识牌,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减速,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困难群众一直是王书记心中最牵挂的人。他组织筹集资金5万余元为部分困难户进行了厕所改造,对贫困户、低保户人居条件、餐饮用具、家具、起居用品进行了更换,粉刷院墙、室内墙壁、油漆门窗,极大改善了贫困户人居环境。他通过拉家常式访谈,对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哪怕是衣食茶饭,都一件件装在心里。他亲自开车陪同残疾人去做鉴定,为独居88岁孤寡老人买药送药,帮助丧失劳动力的村民申请困难补助……村里的老人总是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道:“老王,我现在可就只认你了,我的贴心人!”

心中有百姓,方守得厚土。“我来村里是扶贫的,不是享福的。”这是王书记第一天到太保屯报到时说的话。他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誓言,抛家舍业,扎根在太保屯村,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正是由于他和扶贫工作队、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才换来了脱贫之花在太保屯村耀眼绽放。(张晨晨 陈颖 崔娟)

 


图片列表:

PDF在线阅读